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遭遇波折,下行压力加大、各地疫情散发频发。示意图。(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9月27日讯】最新资料显示,中国面临疫情冲击、留抵退税政策、土地出让不佳等多种不利因素,而“三保”、抗疫、债务支出也居高不下,地方财政出现庞大缺口。
据《财新周刊》26日报导,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遭遇波折,下行压力加大、各地疫情散发频发,叠加部分行业存量增值税留抵税额全部退还,地方财政面临严峻挑战。
报导引述中国财政部数据,2022年4月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始出现负成长,4月、5月降幅分别达到40.4%、30.8%,6月起降幅缩小,8月转为增长4.9%,1至8月累计年降6.5%。
虽然地方收入减少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但扣除退税因素后,增速也只有4.5%,不仅低于2021年同期的17.9%,也低于2020年及2021年前8个月平均的5.8%。此外,土地出让收入也快速下滑。 2022年前8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年降28.5%。
报导还提到,中国疫情及封控措施,令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但防疫开支增加。例如发生过大规模本土疫情的吉林、天津、云南、上海,前7月累计财政收入降幅最大,年降16.2%至40.4%,仅6省分财政收入增长。
再以深圳举例,2022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调整财政预算时,需追加疫情防控经费超约人民币6亿元,主要是开设健康驿站、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发放一线防疫人员工作补助等支出。罗湖区也新增约1.2亿元补充预算准备金,用于疫情防控等不可预计支出。
在粤开证券调研中,多名市县财政局长表示,由于财政体制特点,市县承担支出占比偏高,越往基层,财政越困难,部分区县甚至重回“吃饭财政”,基本靠省级库款调度过日子,甚至出现不得不延后发放工资的情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在《财新周刊》专栏中预计,很多市县土地出让收入的全年目标难以实现,形成资金缺口,“三保”支出保障出现困难。
报导指出,近年来民众关注到的基层“三保”风险,也就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主要是有关在职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补贴或公用经费上,例如在粤开证券调研中,某华北城市财政局长承认2022年出现“三保”困难,推迟了发工资的日子。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教授王振宇撰文称,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税收政策变动、上级各类转移支付减少与下达不及时等,就会带来县级财政资金流动性不足,进而出现“库紧”现象。他还表示,每月资金调度已成为某些县级财政的重要职责,“拆东墙补西墙”、“十个瓶子九个盖”等行为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稍早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这些迹象表明中共正开始崩溃>一文,指出疫情的冲击、房地产行业的危机、科技人才的流失,以及人口结构严重失调等问题,已让中共的“中央集权经济模式正走到尽头”。
马拉比在文中分析了中共面临的四大障碍困境,包括武汉肺炎 疫情的冲击与影响;房产开发商债务违约、房价下跌带来的危机;科技人才流失的影响;人口危机和生育率下滑的恶果开始显现。
文章分析指出,过去中共政府长期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针对胎儿性别进行选择性堕胎,进而导致中国人口性别失衡,生育率快速下降。虽然现在中共政府开始转向鼓励生育,但已经“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