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图片来源:手绘插画 志清/看中国)
冯静山御使家有个仆人忽然发狂,一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一边恨恨的说道:“我虽潦倒不得志而死,毕竟还是个读书人。你是什么东西,敢不给我让路?今天要好好惩罚你一下,让你明白应该如何对待读书人!”
那说话的声音完全不是这个仆人的声音。静山亲自过去探视,听了这话,知道是被鬼魂附体,就问那鬼魂说:“您是在白天显形吗?阴间与阳间有别,您这样做恐怕不合适;您是隐着形的吗?那么您能看见这些仆人,而这些仆人却看不见您,他们又怎么能够知道回避您呢?”随着问话,只见那个仆人随即变成昏睡的样子,不久便醒过来,恢复正常了。
我有个学生叫耿守愚,是桐城人。性格孤僻高傲,洁身自好。自诩很高,也很注意自己的操守,但喜欢与人争礼数。我曾经与他谈论这事,我说:“读书人往往盛气凌人,想以此来让别人尊敬自己,以为这就是自重。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重还是不重,要取决于自己的修为。如果自己的品德与圣贤相比也没有什么好惭愧的,那么即使是王侯将相拿着扫把扫地来迎接自己,也不能增添荣耀;即使自己是作和泥垒墙的苦力,也没有什么耻辱。可贵的原因在我自身的修为和品格,外在的因素根本不值得计较。如果非要根据别人的态度来衡量自己的轻重,那就是要靠别人尊敬我,我自己才感到荣耀;别人不尊敬我,我就自己感到屈辱。这样,男女奴仆们就都可操纵我的荣辱,这不是把自己看得太轻了吗?”
守愚说:“您生来即富且贵,所以才持这种看法。贫寒的读书人如果因贫贱而失去傲气,就见不出读书人的尊严,也就更会被人看不起了。”我说:“这是田子方的观点,朱熹已经批驳过了。这是一种重外而不重内的态度,不必再辩了。即就这个说法本身而论,它的意思也是说要以道德修为为重,不应该因为贫贱而自己轻视自己,而并不是说可以毫无道德,只是因为贫贱就可以在别人面前傲气十足。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么乞丐比你更贫穷,奴仆比你更低贱,他们都在你面前傲气十足,你能说这是他们在树立自己的品格吗?
我已去世的老师陈白崖先生曾在书房中题写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才是真正说到了根本上,这七个字(人到无求品自高)真可以千古流传了!”(出自《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