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颜回的为人毫不怀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受困于陈、蔡之地,七日没有粮食可吃,弟子子贡弄来了一石米,颜回煮饭,过程中,颜回被误会说有偷吃。《吕氏春秋》的记载是被孔子误解,《孔子家语》则是记载说被子贡误解,而子贡又告诉了孔子,但孔子对颜回的为人毫不怀疑。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曹魏时期,王肃从他的学生、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那里得到这部记载孔子师生言行的古籍。《孔子家语》与“四书”相比,无论规模或内容上,都要高出很多。笔者以为,在一些方面,其所呈现的思想境界高度亦是四书难以企及的。
至于颜回被误解偷食的这件事,如果孔子真如《吕氏春秋》中的记载,那至圣先师也未免太不了解自己的弟子了,也未免狭隘浅薄了孔子。因此,笔者是相信《孔子家语》里的记述的。
子贡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下面是《孔子家语》对这件事的记述译文。
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为人虽然聪敏好问,但有些自负、不够宽厚,误解了颜回还气呼呼地找老师理论;孔子深沉温和睿智宽厚,自然在弟子们的面前轻轻松松地为颜回做了澄清,并借机教育弟子。对颜回不怀疑,对误解颜回的子贡不责备,“温、良、恭、俭、让”“循循然善诱人”的万世之师形像跃然纸上;颜回对于孔子的试探丝毫没有隐瞒,没有害怕被误解的率真直言;弟子们对颜回为人忠信、直率坦言由衷的叹服。
阅读至此,真觉得孔子师徒真是非常美好的一群人,让人羡慕,让人佩服,又让人自叹不如的向往。
颜回。(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一段是《吕氏春秋》中记述的译文,完全是照着原文一句一句译过来的,没有增减:孔子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当时缺粮,饭菜全无,还七日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在去讨米回来后,就开始煮饭,当快要煮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刚才抓饭吃的情况,但在起身时说道:“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听到老师这么说,就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锅里了,弄脏了米饭,但把米饭丢掉又不好,因此我就抓来吃了。”孔子不禁叹息道:“照理说,应该要相信看见的,但是却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笔者认为,《吕氏春秋》跟《孔子家语》的记述相比,人物思想感觉浅薄了,而且语言也不是太顺畅。
两个版本的记述差异如此,或许是道德衰微的小人,以自己的气量度君子之腹,把真相传写成如此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