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克兰,顿巴斯局势虽然危急,但似乎仍在计划之内。而美国和伙伴国家则争先恐后地为乌克兰提供更强大的武器和更多的弹药。图为2022年6月11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吕西昌斯克(Lysychansk)市发动轰炸袭击,一所房子被炮击后发生大火燃烧。(图片来源:ARIS MESSIN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6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理翺编译/综合报导)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白热化战斗中,火力不足的乌克兰部队被入侵的俄罗斯军队以凶猛的袭击慢慢推后。即便如此,乌克兰总统沃洛迪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仍继续保持了其坚强勇敢的态度。
目前,俄罗斯军队已将乌克兰守军推出了顿巴斯战役的核心战略城市——北顿涅茨克市的中心。并且,俄罗斯军队摧毁了该市城外的最后一座桥梁,这使乌克兰增援部队难以进入。但是,这也使乌克兰平民难以撤离。
控制北顿涅茨克将为俄罗斯军队提供重要的立足点,它正试图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乌克兰的工业中心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太可怕了” 泽连斯基揭秘顿巴斯战斗惨烈 指获得战术胜利
“顿巴斯的战斗——它们肯定会作为欧洲最残酷的战斗之一加载军事史册。”泽连斯基在他每天的夜间视频讲话中说道。“对我们来说,这场战斗的代价非常高。”
“简直太可怕了。”
泽连斯基报告指出,尽管“俄罗斯在装备数量,特别是火炮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乌克兰军队在“战术层面”上击败了俄罗斯军队。
他发誓乌克兰军队将解放并重返俄罗斯占领的所有领土,但指出“只有足够数量的现代火炮才能确保我们的优势”。
“我们会回归它。肯定的。只需要足够的武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泽连斯基恳求道:“合作伙伴拥有它。数量充足。”“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争取让这些武器出现的(合作伙伴的)政治意愿。”
增援枪支和弹药还来得及吗?乌克兰顿巴斯战役并未失败?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周二(6月14日)从泰国飞往布鲁塞尔,参加今天(6月15日)在北约总部举行的由近50个国家组成的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
奥斯汀在曼谷对记者说:“如果俄罗斯再次发动对顿巴斯的危险袭击,我们将加紧共同努力,以满足乌克兰自卫的优先要求。”“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断壮大的合作伙伴群体,以确保我们向乌克兰提供乌克兰目前需要的东西。”
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出席了周三的会议,传达乌克兰想要扭转顿巴斯战局的想法。
其实华盛顿很清楚,乌克兰的火炮极度短缺,大炮弹药不足,尤其是对苏联时代的122毫米型号的大炮来说。
“我们的炮弹快用完了。”一名乌克兰士兵告诉《纽约时报》。“由于我们开火太频繁,而它们的供应速度不够快。”
而白宫战略通讯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披露:“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尽快满足要求,我会告诉你,每天都有材料进入乌克兰。”
尽管顿巴斯似乎濒临失陷,但柯比坚称顿巴斯战役并未失败,并指出曾经的预测——基辅将在几天内沦陷是过于悲观了。
“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我们将其描述为一场拼刺刀的战斗。”“这是一场大炮的激烈战斗,一场枪枝的战斗。”柯比说道,并给出转折。
“但它专注于一个小得多的区域。”他说。“乌克兰人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是的,现在俄罗斯取得了渐进的进展。但它是渐进的。”“它很慢。它是计划中的,而且它不平衡。”
俄罗斯军队轰炸数字太惊人 而乌克兰则“完全不够”
美国是向乌克兰提供安全援助的最大提供者,已派出100多门M777 155毫米榴弹炮和220,000发与之配套的炮弹。最近,美国又交付了4套远程“海马斯”(HIMARS)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但由于需要训练乌克兰士兵,这些多管发射火箭系统还没有进入战场。
“乌克兰人正在勇敢地抵抗,但他们正在遭受可怕的伤亡,并逐渐失去阵地。”《华盛顿邮报》军事分析家兼专栏作家麦克斯.布特(Max Boot)写道,随即他报告了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军队差距悬殊的攻击数字,这实际上也指出了乌克兰军队所面临的残酷轰炸,同时表明其在防御上已经做的很好了。
“他们(乌克兰人)每天只能发射5,000到6,000发炮弹,而俄罗斯每天要发射50,000发炮弹。”
布特认为,如果乌克兰想要有机会击退俄罗斯军队,目前的支持水平“完全不够”。
“西方应该派出数百门榴弹炮和多管发射火箭系统、数千枚火箭和数十万发炮弹。”布特说。并且,他主张扩大规模,派出美国灰鹰无人机、F-16战斗机、A-10对地攻击机和爱国者防空系统。而且,他认为这些早就应该进行。到了现在,则要“尽可能的快”。
“直接的反对意见是,乌克兰没有受过训练来操作这些系统的人员。好吧,如果我们早在3月份就开始了速成课程,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布特说。
“现在必须尽快开始培训乌克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