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比较健忘,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大,创造力、学习力也比较差,真是这样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许多人都觉得老年人比较健忘,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大,创造力、学习力也比较差,真是这样吗?容易健忘是因为年纪大?本文破解3大迷思。
迷思1:老年人基本上都一样,年纪大健康就会走下坡
这个迷思源自把老年人视为“别人”的观点,电视广告里那些夸张的丑化加深这样的印象。其实,人愈老愈独特,愈与众不同,愈具个人特色,也愈来愈互不相同。
人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老去,各自老化的速度也不同,凡是参加过同学会的人都能证实这一点,一段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似乎都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有的却似乎苍老许多。
因此,我们可能见到一个老人肌肉松垮但双眸炯炯,另一个老人关节喀啦喀啦作响,脑筋反应却十分灵活。伴随年龄而来的身体变化,主因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取决于一系列互相影响的生理状况,老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了个人独特的基因条件、几乎完全在控制之外的环境因素以及个人选择所导致的后果。
一个人所做的选择可能会加快或延缓身体机能的变化,比方说,吸烟加快肺部、心脏和血管的老化,大幅提高罹癌的风险,而规律运动会刺激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减缓老化的过程。
整体而言,现代人不仅活得更久,晚年也更健康。美国、瑞典和其他国家的纵贯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口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例如,根据研究结果,从生理机能来说,1990年的75岁相当于1960年的65岁。这些研究结果也证实人与人之间有着显著的生理差异,老化过程人人不同。
迷思2:愈老愈糊涂,愈老愈健忘
有一回,在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一家旅馆大厅,英国指挥家、伦敦爱乐乐团及皇家爱乐乐团创始人毕勤爵士(Sir Thomas Beecham,1879~1961)碰见一名高贵女士。他不大记得在哪里见过她,但是记得她有一个出名的哥哥。
他巧妙应对,问起她哥哥的近况、是否还在工作。那位女士回答:“他很好,还在当国王。”人人都会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年纪愈大就愈担心。我们相信传统(与现代)的老年人成见,以为上了年纪就愈来愈健忘幼稚。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老去时,社会似乎愈来愈无法包容犯错,我们也接受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忘了把车钥匙放在哪里时,就开始怀疑:“这是阿兹海默症的前兆吗?”我相信“莫非定律”这种怕什么来什么的宇宙法则,这样担心会分散注意力,让人更加健忘,“我来是要拿什么?”的恶性循环,可能就这么形成了。
轻微的健忘大多是正常的,无关紧要。85岁以上的人群之中,认知功能完全正常的远超过半数。我不是在粉饰阿兹海默症一类失智症的严重影响,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是影响记忆和其他认知领域的疾病,不能代表正常老化,除此之外,这些疾病可以透过年轻时的积极心智活动来预防或阻断。
来看看著名的科学研究“修女研究”(Nun Study)。这项进行了15年之久的纵贯研究,以678名圣母学校修女会(School Sisters of Notre Dame)修女为对象,她们的年龄落于75~107岁之间。
迈入老年后,每位修女年年接受检查,评估认知能力与生理机能。这群参与研究的修女身亡后,研究人员又解剖她们的大脑检查。在20多岁宣誓时,修女都写了一篇自述文章,研究人员以此做为语言和文体的参照资讯,拿来和她们晚年的认知能力评估结果比较。
有趣的是,比起句子结构非常简单的修女,句里行间更有思想的修女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机率低很多。这起研究十分难得,因为所有修女的许多生活方式因素(如营养、环境与卫生保健)几乎是相同的。这起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年轻时的学习、创造力以及脑力活动,有助于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机率。
迷思3:年纪愈大,学习力和创造力愈差(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这个有害的迷思与前述认知注定衰退的迷思有关。我有个103岁的病人,曾经从事外交工作的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国际外交的书。这5年来,他每天早上花好几个小时写稿,在他那台手提式史密斯科罗纳(Smith Corona)手动打字机上敲敲打打,老化可曾削弱他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即使有,我也没有察觉,除了高龄与写作的毅力外,他没有异乎寻常之处。
人老了,学习力和创造力无可避免会下滑——这样的观点不仅错误、悲观,还有潜在的危险。想要老得好,少不了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创造力是想像力的实践,要素包括了行动、参与和发挥才智,这些要素都不受正常老化的限制。
的确,创造力的要素随着生命改变,但是改变反而使创造力愈来愈丰富,而非一点一滴消磨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 B。C。)在《尼各马科伦理学》(NicomacheanEthics)提过:“学习是发达时的装饰,逆境时的庇护,年老时的粮仓。”
老年的心理健康与终生学习息息相关,达文西在《达文西笔记》(Notebooks)写道:“年少习得的知识,可以杜绝老年的不幸;如果明白老年以智慧为粮,你就会趁年轻时努力学习,以免老来缺乏营养。”兴趣、活动、动机和健康对终生持续学习能力影响很大,应趁年轻时培养兴趣,当年龄增长,也要保持活跃、继续创作,才能在晚年持续过着丰富充实的创意人生。
本文整理、节录自马克・威廉斯《老的艺术:高龄医学权威的身心抗老秘方,台大医学权威詹鼎正审订推荐》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天下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