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师鸠摩罗什(图片来源:Yoshi Canopus/维基百科)
说起译师鸠摩罗什,那就很有故事了,他不仅享有“七佛译经师”之誉,故事也多,也很精彩。首先看“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叫“童寿”,这是什么意思?是指这位高僧在年纪很小时,就有很高深的道德智慧。“童”指年幼,“寿”指德高,就是莲池大师所说的“冲年高德,故云童寿”。
鸠摩罗什是龟兹国人,龟兹国在东晋时期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现在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在新疆的库车县。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大师西去求法时也经过了龟兹国,那是鸟语花香,非常好的一个地方。
鸠摩罗什的时代,是佛法大兴的一个时代,早期中国的译经师大部分都是从西域一带过来的。
鸠摩罗什出身望族,中天竺国——印度人,其父名叫鸠摩罗炎,其家世世代代都担任宰相。鸠摩罗炎也将要做宰相时,却选择出家了。
有一次,他越过葱岭向东而来。当时龟兹国国王听说他智慧很高深,又抛弃世荣,出家修道,对他很尊重,就到郊外去远迎,拜他为国师。
这位国王有个妹妹,才貌双全。很多国家的国君、王子前来娉亲,她都不答应,但偏偏看中了鸠摩罗炎这位出家人。于是龟兹国王用他的力量,让鸠摩罗炎还俗,跟他的妹妹结婚,于是后来才会有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母亲在怀孕时,智慧变得很高深,梵语自然通达,所以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怀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像舍利弗的母亲怀他之后,辩才无碍一样。而且他的母亲身上有一块红痣,会相面的人也说她会生有智慧的儿子。
鸠摩罗什生下来后,确实很有智慧。据说他诵佛经,是“日诵千偈”。那是什么概念?一偈是三十二个字,一千个偈颂就是三万二千字。他一天能够背诵三万二千字。
说起鸠摩罗什父母的故事,可有意思了。他的母亲很有善根,生了鸠摩罗什之后,就想出家。不过,罗什的父亲却不答应了。
他的母亲就这样僵持了几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第二个儿子生下来之后,他的母亲更加坚定说要出家,甚至绝食明志。等绝食到第六日晚间,人奄奄一息时,鸠摩罗炎怕妻子再坚持下去,会连命都没有了,只好答应了。鸠摩罗什的母亲这才得以出家,而且是带着他一起出家。
鸠摩罗什的母亲很厉害,一出家就证了初果。证初果后,有神通,她知道龟兹国的国运将要衰败,以后有灭国之难,所以就要到天竺国去参学。
鸠摩罗什早年是学小乘法的,后来遇到大乘法师,就信受了大乘法。鸠摩罗什不但精通大小乘佛法,并且对阴阳历数、四韦陀都通达。
所以,他母亲临走时对鸠摩罗什说:“大乘方等经教,应该要在震旦国弘扬。传之东土,那只有靠你的力量。但是如果去震旦国,对你自身没有利益,怎么办?”叫他自己选择。
意思就说:如果你想以后到震旦国弘法,就留下来;如果你想对自身的修行有利,我就带你到天竺国去。他母亲把这个选择丢给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还真是菩萨种性,他说:“大士之道,利彼忘躯。”就是说,菩萨是要利益众生,为法忘躯的。如果能使大乘佛法在东土流传,我就是“身当炉镬”(身在火炉之中),都不退转。
于是他的母亲就去了印度,后来证到了三果。鸠摩罗什则留在龟兹,等待因缘。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图片来源:tamakisono/维基百科)
鸠摩罗什以后是怎么样来到我们中国的?这里就有故事了。那时前秦叫苻秦,是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国主苻坚统一了北方,傲慢心就上来了,想要统一中国了。
在古代,朝廷都有通达天文学的人,叫占星家,他们认为天上的星象跟地上的政治、人事是密切相关的。苻坚的太史向他禀奏了一个现象:有一颗异星现在西域分野,这表明“当有大德智人”要“入辅中国”。
当时西域各个城国,都非常敬服罗什大师杰出的才智,每当大师演讲法义时,国王就长跪在讲座的一侧,让罗什大师踏着他的背登上讲座,他们是如此地敬重罗什大师。
苻坚自然也听说过鸠摩罗什,再一看有这种天象,于是就派将军吕光带七万大军去伐龟兹国,目的就是要鸠摩罗什这一人,而不是贪求国土。
苻坚对吕光说:“朕听说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解宇宙间一切事物形象,还擅长阴阳之术,为后学之宗师,朕非常想得到他的辅助。贤哲之人是国家的大宝,若攻克了龟兹国,立即将罗什送来。帝王应天理而治理国家,以爱百姓为根本,岂是为贪图利益去征伐别国,此去只是为了邀请有道之人。”
同时,苻坚开始征伐东晋,想要统一中国,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的谢氏家族很有谋略,以八万军队击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苻坚这一败,是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衰败了。
之后苻坚被手下的龙骧将军姚苌所逼,在一个寺院自尽了。姚苌自己建立了一个国家,就叫后秦,又叫姚秦。
这个姚秦不是嬴秦。嬴秦指周朝时的秦国。秦始皇的祖先善于养马,周孝王很喜欢他,在陕西给了他一块封地,国号为秦。由于他姓嬴,就叫嬴秦。
姚秦也不是苻秦。苻秦是苻坚建立的王朝,因为姓苻,所以叫苻秦。
更不是乞伏秦。乞伏秦是什么?苻坚战败之后,他所征服的那些部落纷纷独立,不再服从于他。鲜卑族的部落酋领乞伏国仁纠合了一些部落,也成立了一个国家,叫乞伏秦,又叫西秦。
现在讲的姚秦就是指姚苌的儿子姚兴建立的国家,定都在长安。因为姓姚,所以叫姚秦。
嬴秦、苻秦、姚秦,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分而称呼的,并非他们的自称。
再说回到吕光,他领军战败龟兹国,得到鸠摩罗什,在归国途中,听到了苻坚被姚苌杀害的消息,就在凉州城南,建元太安(史称后凉)。
鸠摩罗什跟着吕光,在后凉国姑臧(武威凉州)待了十六年。吕光既不懂佛法的尊贵,对鸠摩罗什也不尊重,所以鸠摩罗什那十六年基本上无所作为。但是他在那里进一步学习汉文,这对后来弘扬佛法做了扎实的文化的准备。
姚兴是一位明君,对佛教非常崇信。他将吕光的侄子吕隆征服后,正式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来,尊为国师,开始以国家之力来翻译佛经,其中就有《佛说阿弥陀经》
姚兴尊鸠摩罗什为国师后,遂请他来主持翻译佛经。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有九十八部,一共是四百二十一卷。
姚兴护持佛法,是举全国之力来帮助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的。三千人的译场,有宣梵本的、有定字义的、有润文的、有校正的。经过很多道流程、把关,才能出一个经本,最后再报请皇帝批准流传。是非常慎重、严谨的。
参与译经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其中更有八百沙门——高僧大德!
其中有僧法师。据《高僧传》记载,僧䂮法师出身贵族,博通经论,很有才华。姚兴令他做僧团的僧主。
据悉,鸠摩罗什每次讲经论的时候,必先要说一句话——一个比喻: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此外,当时的《法华经》已经翻译过好几次了,实际上竺法护就翻译过《正法华经》。鸠摩罗什看到原来的翻译有很多错谬,就决定重新翻译。在重译时,常常是鸠摩罗什拿着梵本,姚兴拿着原来旧的译本来对照,这些义学沙门就来证义或进行语言上的润色。
比如翻译到《正法华经・授决品》(就是《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时,原来的本子讲“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为:“人见到天,天也见到人”。鸠摩罗什翻译到这里,就皱眉头了,说:“这句话有点过于朴实。”
僧睿在旁边就建议,是不是可以翻译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这一翻,又有这个意思,又很文雅。相形之下,“人见天,天见人”,就显得没有味道了。
鸠摩罗什不禁慨叹道:“我传译经论能够与你相遇,那真是没有遗憾。”
僧睿法师之所以能成为东林莲社的十八高贤之一,就是因为他不仅教理非常通达,还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是面西合掌念佛往生的。
《南山感通传》中有一句“七佛以来,译经师”,来证明鸠摩罗什的功德。
这意思就是:鸠摩罗什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而且是过去七佛(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以来的译经师。
世人称赞鸠摩罗什深刻地把握了大乘佛法的精髓,而参与译经的人员都是“一代之宝”,用现在话都是一代精英,所以他翻译的佛经是“绝后光前”。而至此往后,就再没有出现像鸠摩罗什这样的译经盛况了。“绝后光前”,就是发扬光大了前人的事业,做出了后人再也做不出的事情。这个说法就是推尊鸠摩罗什是古今佛经翻译师中的翘楚。
鸠摩罗什的翻译是意译,“以悟达为先”,不是吭吭哧哧地对着文句一句一句翻译的。他是先“悟”,就是先了悟、通达义理,以佛的法义为先,然后再转为中国人所能够习惯的表现方式来翻译,不是一句句很呆板地翻译。所以,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得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因此,一提及鸠摩罗什,佛家弟子均予以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