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对联是文人墨客间进行文采较量的主要方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1945年,我随母亲住在山东藤县龙湾村,当时我的母亲在那里教小学。我还没到上学年龄,没有正式读书,但是当时母亲教给我最难写的字,就是我们借宿的一个大户人家,刻在大门上的一副隽永对联,这副对联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它就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946年我们到了临沂,母亲步行送我到临沂城里书院镇去念私塾,路上给我讲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并告诉我,这是真人真事,王祥的家乡就在临沂。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对王祥家族的历史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面我就以王祥家族的故事,来说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的寓意。
王祥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二十四孝子”之一,人称“孝圣”。他生活在东汉、魏、西晋三个朝代。公元183年左右,他出生于东汉时代的琅琊郡,当时的琅琊郡是在今泰山以东至青岛之间,还包括苏皖东部,王祥的家乡在今山东临沂西面的孝友村。
古时琅琊郡这个地方可谓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古人曰“家富不过三代”,而自三国时期的魏晋,到南北朝,到隋唐,这三百年之间,王氏家族,居然出了九十二位宰相,仅唐朝就出了四位宰相,中国著名书圣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王羲之,就是王祥的第五世孙。王祥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有一名大将领,名叫王翦,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归隐乡里了。西汉时的谏议大夫王吉,是王祥的曾祖。王祥的祖父名叫王仁,在东汉时曾任青州(益都)刺史。王祥的父亲王融没做官,是汉末名士。王祥的生母薛氏在王祥幼年时去世,其母去世后,其父又娶朱氏,朱氏生了他的弟弟王览。王览比王祥小二十岁。王祥自幼为人忠厚,对其继母孝道。而他的继母自私,偏爱自己生的儿子,还经常叫王祥干重活脏活,他对继母无怨无恨,反而惟命是从,百依百顺,他对王览非常爱护,兄弟间亲如手足。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琅琊,那是王祥年轻时的事。那年冬天,天气严寒,河流都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朱氏却叫王祥去给她到河里去捉鲤鱼,说是她要喝鲤鱼汤。传说王祥到河边,脱去棉衣,卧冰求鲤。结果,有两条鲤鱼从他体温融化的冰洞中蹦出来,王祥捉了拿回家给朱氏做鲤鱼汤吃。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严冬腊月,临沂那里河流结冰,除非沂水,河流湍,河中间不结冰,一般小河结的冰都很厚,仅用人的体温,是不可能溶解出一个冰洞的,也许他的诚意感动了神灵,使他捉到了鲤鱼。至今在临沂西面的,王祥的家乡有“王祥卧冰求鲤处”一个旅游景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在父亲去世后,携继母朱氏及他的同父异母弟弟王览,到南方的庐江(今安徽合肥)避难,隐居二十年,朝廷要他做官,他不做。魏文帝时,他的继母已经去世,王祥的友人,原山东泰安太守吕虔,升任徐州刺史,硬拉他出来做幕僚。此时他已经六十来岁,吕虔备好了牛车来接他,他只好出仕,做了徐州别驾,这是个相当于副刺史的官。他在徐州任职时,吕虔对他十分器重,他虽然是个文职官,但他文武双全,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扰民,王祥就亲自率兵征讨盗寇,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由于治理徐州成绩显著,百姓编民谣颂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世说新语》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有识之士看了,对吕虔说,此刀不凡,佩此刀之人,必将登三公之位。吕虔将此刀赠予王祥,王祥再三推让不收,吕虔再三赠刀,他只好收下。后来王祥果然位列三公。王祥的才干受到魏文帝曹丕、高贵乡公曹耄和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官职步步高升,甚至在曹耄当皇帝时他是帝师。260年王祥在三国时期的魏朝,任县令、大司农,后来官至司空,按当时律例,太尉、司徒、司空统称为三公,是皇室的大官。263年王祥又转任太尉。264年司马昭进位晋王,别人前往祝贺,行跪拜大礼,唯有王祥不跪拜,只是拱手作揖。晋武帝时,拜王祥为太保,封睢陵公。他在八十多岁隐退,268年4月20日,逝于西晋时期。
有史籍说他享年八十五岁,而《世说新语》说他八十九岁而终。史书记载王祥为政清廉,勤俭持家“高洁清素,家无余宅”,临终嘱咐子孙丧事从简,“家人大小无须送葬”。王祥在去世前,将吕虔赠他的宝刀传给了他的弟弟王览。
王祥去世之前,给其家族留下遗训,即《训子孙遗令》。讲到做人原则,曰:“夫言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言者,立身之本”。用现在话讲,就是做人要言行一致,里表如一,做事要有始有终,守信重诺。这也就是讲诚信。遇到荣誉,要让人,遇到责难,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德行修养。古人把修德、立业、扬名归为孝道。兄弟间相处要和乐,家族之间要友爱、和睦,在钱财物质利益方面要谦让。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现在再说前面说的那副对联。王祥家族的兴旺和出了那么多高官,名人,是否就遵循了忠厚和知书达理的原则哪?我认为,提倡做人要忠厚和知书达理是真理,也可以使一个氏族兴旺发达。但是琅琊王氏家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原因,不仅止于为人忠厚,知书达理,而主要是他们明哲保身,坚持了家族利益最大化原则。因为在历史进程中,朝代更迭,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犹如在暴风雨中的大海行舟,在惊涛骇浪中行船,需要准确把握航向,望风使舵。王祥及其子孙,在仕途中把家族兴衰、家族利益作为行事准则,他们在政治斗争中见机行事,有机会就出来做官攫取高位,没有机会就低调蛰伏。
从王祥为官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忠,不是忠于某一个帝王,在任何朝代变更中,他只忠于自己的家族。能做到这,需要知识和智慧,这知识和智慧又来源于多读书,勤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所以王祥的《训子孙遗令》对今人修身养性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我说这副对联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