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香港市民自发举办了“香港之路”的人链抗争活动,21万港人手牵手筑成人链遍布香港各区。(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1年12月1日讯】位于东欧的立陶宛人口只有约280万,不到香港四成(香港有750万人口)。近日立陶宛副外长Mantas Adomėnas接受《立场新闻》专访时表示,“立陶宛官员没有意向前往北京冬奥”。Mantas Adomėnas认为立陶宛加入反共联盟,某程度上是受到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影响,这场运动改变了游戏规则。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曾以“鼻屎小国”形容立陶宛,不过这样的小国却被《外交政策》誉为“欧盟其中一个对民主价值与人权最坚定的捍卫者”。这称号不仅因为“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得罪中共,立陶宛也同意收容遭受白罗斯打压的反对派领袖。在外交杯葛北京冬奥的呼声中,立陶宛也是走得最前的国家之一。
立陶宛副外长Mantas Adomėnas表示,“立陶宛官员没有意向前往北京冬奥”不过他补充道,是否前往北京,最终仍是由受邀官员决定。
早年立陶宛和中国的关系十分亲近。中国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以“黄金时期”来形容2009至2019年的中国-立陶宛关系(简称“中立关系”)。而开创这时期重要人物是时任立陶宛总理——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12年后的今天,他与欧洲议会议员一道访台,成为欧洲议会史上首个官方代表团成员。立陶宛“反共”之意,不言而喻。
Mantas Adomėnas说,他不会用“黄金时期”称呼那10年,而会说“幻象时期”。中立关系的转捩点在2019年。那么201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Mantas Adomėnas说,某程度上是香港的反送中运动“改变了整场游戏(a game changer)”。
2019年8月23日,香港市民自发举办了“香港之路”的人链抗争活动,21万港人手牵手筑成人链遍布香港各区。同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中心一处广场,超过100名当地民众亦在手牵手声援香港。广场上同时却在上演着另一个由中国外交官员召集的活动。参与人士挥舞中国血旗“踩场”,引发骚乱。事后立陶宛警方控告两名中国公民扰乱公共秩序。立陶宛外交部指责涉事的中国外交官员“做出有违本分的过激行为”,“与他们的外交地位不相符”。
Mantas Adomėnas指,事件“向立陶宛社会发出强烈讯号”,显示立陶宛的价值与中国-立陶宛关系有冲突。“在那以前,香港、新疆人权,比较属于学术问题。此后,这些问题就变得十分鲜明。”由此,立陶宛社会对中国政府的取态开始转向,政治层面亦随之改变。“因为在民主制度下,民众决定、民众心态的改变,会自下而上推展。”此后立陶宛就进入对中国政府“幻象”破灭的时代。
Mantas Adomėnas回顾往日,认为幻象之一是:“自由民主议题,可以与贸易及经济利益议题分割”,但事实证明不行。幻象二是:中国有庞大市场,“人们可以很快致富”,然而他说企业家应该自问,为何利益这样大?“通常庞大回报会与庞大风险挂勾”。幻象三是:贸易与科技合作会为中国带来更大民主,令中国更尊重人权,“而这并不正确,实际是过去约10年,我们看到的是相反”。幻象四是:“中国是个完全和平的国家,在东欧及世界各地没有地缘政治利益”,而实际上北京一直试图透过外交协议,让其他国家站在中国政治利益一方。
自2019年起,立陶宛政界开始浮现大量针对北京的声音。立陶宛国会亦声援香港反送中运动、谴责中共的新疆政策;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却中国在Klaipėda深水港的投资;立陶宛国家安全部2020年发表威胁报告,将中俄列为最大安全威胁。
立陶宛能成为今日的民主国家,背后也有一段血泪史。Mantas Adomėnas说,18世纪立陶宛大部份土地被俄罗斯帝国并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陶宛在1918年宣布独立,但二次大战后再被苏联占领,立陶宛民众游击抗苏,一直持续至1950年代。1989年,立陶宛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进行“波罗的海之路”人链示威,200万人手牵手组成总长度约675公里的人链,要求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立陶宛再次独立,成为首个自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至今。这段故事对立陶宛今日的政治立场十分重要。
Mantas Adomėnas续道,“31年前我们在民主国家的帮助下,自苏联极权解放自己,现在我们不应忘记自己有道德责任去支持人们争取自由、民主,与创造他们政治未来的权利。这种精神,推动我们与白罗斯、台湾和香港社会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