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弄权遭受五刑和腰斩并被灭三族。(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劝忍百箴》的作者是元朝的许名奎,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劝忍百箴》共计一百篇。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全书以一百篇箴言的方式,传达中国忍文化的深刻内涵。
古训嘉言可以作为今日之借鉴,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笔者为读者介绍《劝忍百箴》一书中《权之忍》的部分内容。
【原文】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大意]张良避让权位,可见他明白事理,懂得保全身家性命。杨国忠、李林甫玩弄权柄,结果导致祸国殃民。权力这东西,对君主有利,对臣子不利;分散了有利,集中了不利。
【原文】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大意]李斯的黄犬由谁去牵呢?霍光的族人躲避到哪里去呢?唉,怎么能不忍呢?
本篇为读者介绍著名典故——李斯之黄犬谁牵。这句话的出处源自《史记》,是李斯遭受酷刑之后,在死刑之前的遗言。这个典故的本身真的是触目惊心啊!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马迁着《史记》,将李斯和宦官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下逐客令时,李斯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李斯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因妒忌谋害了韩非。韩非是一位韩国公子。韩非和李斯都是大儒荀卿的学生,但李斯自知学识比不上韩非。秦王政要攻打韩国。起初韩王安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虽然很喜欢韩非,但还没任用他当大官。李斯、姚贾嫉妨韩非,在秦王政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公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鸩。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政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政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李斯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李斯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其权势如日中天。
秦始皇巡游时候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根据《史记》的记载,李斯之所以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赞同了篡改传位诏书的计划,是因为李斯贪恋权势,希望自己的权势能够一直继续下去。当时赵高对李斯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想该怎么办吧。”李斯看重爵位俸禄,最后妥协了。
赵高与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又派使者矫诏以戍边无功和诽谤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蒙恬,将兵权交予副将王离。扶苏得到诏书后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于阳周。
秦二世即位后,法令诛罚日益残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李斯为了保存自己的权势地位,答书上奏,曲意阿顺秦二世的心意,甚至说:“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长掌大权,独自垄断天下利益,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办法,而是在于他们能够独揽大权,精于督责,对犯法的人一定严加惩处,所以天下人不敢违犯。”“更何况节俭仁义的人在朝中任职,那荒诞放肆的乐趣就得中止;规劝陈说,高谈道理的臣子在身边干预,放肆无忌的念头就要收敛;烈士死节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推崇,纵情享受的娱乐就要放弃。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而独掌统治大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建立严明的法制,所以自身尊贵而权势威重。”
李斯的答书上奏之后,秦二世看了非常高兴。于是实行督责愈加严厉,向百姓收税越多越被看作是贤明的官吏。秦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得上善于督责了。”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犯人,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而且杀人越多的越被看作是忠臣。秦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的上实行督责了。”
起初,赵高的滥杀无辜造成与很多人结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于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为由劝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大臣,使皇帝显得不够圣明。
赵高还劝秦二世深居宫中,让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们批奏决定,这样皇帝可以纵情享乐,大臣们也不敢把疑难的事情呈报,天下的人就能称皇帝为圣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于声色犬马,懒于处理政事,于是不再上朝,赵高独揽朝政。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陛下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
赵高屡次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陛下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利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
李斯知道了这个消息。李斯不能进见,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早已相信了赵高,暗中把李斯的揭发内容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于是二世说:“就把李斯交给你这郎中令查办吧!”
于是秦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一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冤屈地招供了。李斯之所以不自杀而死,是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李斯于是在监狱中上书。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而不上报,说:“囚犯怎能上书!”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二世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项粱已经将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临死前,其排行中间的儿子一同被押解,李斯回头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李斯的结局非常惨烈,遭受五刑和腰斩并被灭三族!
五刑是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青,并染上墨。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宫,又称淫刑、腐刑。大辟,即死刑,分为斩、刺、绞、烹、坑、腰斩、车裂等。
秦汉时期,对一个人实施多种残酷刑罚的处死方式为“具五刑”。《汉书・刑法志》记载:“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诅詈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秦相李斯即以具五刑之法,处死于咸阳,并诛灭其三族。
李斯弄权,其结局悲也!为了自己的权势,为了永保富贵,李斯不惜与宦官赵高勾结篡改传位诏书,不惜附和秦二世执行残酷的法令,多少无辜的人因此成了冤魂。李斯的权势富贵长久了吗?没有!正相反,他的倒行逆施为其种下了恶果,其报应如影随形,很快就到了。李斯死前就遭受了种种酷刑,被具五刑,再被腰斩,三族被灭。
死刑前,李斯的遗言成了典故,李斯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世人当警醒!人生无常,富贵不长久,权势如过眼云烟,匆匆百年,转眼即逝。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