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1-11-05 06:01:38作者:
玄宗逃离长安时,悔恨当初没有听从建言。图为佚名《唐玄宗避蜀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古人的观人术是非常高超的,可以从一件细微的小事看到后面发生的大事。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全局观,真的非常了不起的。举个唐代的例子:唐代唯一由岭南书生进身、人称“张曲江”的宰相张九龄,就曾预言安禄山会搅乱大唐局势,可惜唐玄宗未能接纳他所言,终致后来逃难时才在懊悔不已。
《感定录》中有记载:开元二十一年,安禄山自范阳入奏。张九龄谓同列曰:“乱幽州者,是胡也。”其后从张守圭失利,九龄判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犹戮宫嫔。守圭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请斩之。”玄宗惜其勇,令白衣效命。九龄执谘请诛之。玄宗曰:“岂以王夷甫识不勒也。”后至蜀,追恨不从九龄言,命使酹于墓。
这段古籍记载的是: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安禄山从范阳来京城朝见皇帝,张九龄对别的官员说:“扰乱幽州的人,就是这个北方的胡人。”后来在张守圭手下打了败仗,张九龄在送给皇帝的公文上写到:“司马穰苴带兵出征,必然诛杀庄贾;孙武发布命令,也要杀戮宫中的嫔妃。若要使张守圭的军令严明,安禄山的死罪不能免,请杀了安禄山。”
可是,因为玄宗皇帝爱惜安禄山作战勇猛,在命令免去安禄山的官职后,仍是继续留用安禄山。面对张九龄坚持请求杀了安禄山,玄宗皇帝仅仅回复说:“怎么能以王夷甫识别石勒的例子来看待这件事?”
后来,安禄山果然不出张九龄所预言的那样,成为叛变之人,并且举兵压向京师,导致玄宗等人仓皇向蜀郡出逃。逃到蜀郡的玄宗当然是非常后悔先前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落败的玄宗对张九龄的建言心有所感,但只能派人到张九龄的墓前祭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