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本守生性喜欢静默,讨厌世俗喧嚣,向往修炼。(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齐本守,字“养真”,号“金辉”,又号“逍遥子”,是明末崂山道士。他本是钱塘县人(钱塘县是古地名,现早已并入杭州市)。他生性喜欢静默,讨厌世俗喧嚣,向往修炼。万历年间他遇到了道士白不夜,认定他是真正修行的道士,于是拜他为师,随他修行。俩人原本在江南寿春(今天的安徽淮南市寿县)一带修行,后来相伴云游到东海之滨崂山。
二人尽览崂山之山海奇观胜景,一路行至天门峰,喜爱此间两峰峙立,又有道教全真派丘处机的亲笔题刻遗迹,认为是天赐的修行宝地,更见此地偏僻幽静,隔绝尘寰,就留居于此,修建先天庵,在此修行、居住。齐本守在修行期间,多事劳苦,时时克服欲望方便他人,宁可自己吃糠秕,也要给别人提供米粮,处处克己利人。同居道众,皆大为钦感。他以二十一年之艰辛,亲手增建殿宇三间及两廊配房,使山野小庵日渐繁盛,其意志之坚,令人敬佩。
有一年冬天的十月份,天气非常寒冷。有一位看上去耄耋年纪的老尼来到先天庵,不知她来自哪里,只见她被冻的不行了,衣服肮脏不堪,请求在庵中休息。道众认为她污秽不堪都不愿接纳,以男女避嫌等理由纷纷拒绝,挥手让她赶紧离开。齐本守赶快喝止他们,说:“彼乃求生,我等安忍睹其死?男女虽宜避嫌,急当权变,且其年老垂死,何嫌之有哉?”于是把她引入自己的床榻休息,盖上被子让她更加暖和,送上食物慰问,这位老尼也不说感谢的话。齐本守没有任何怨言,依旧细心照料。将老尼安顿完后,自己坐在蒲团上休息。众道人见此则各自回屋休息,到了半夜,突然见到齐本守房中有白光四射,照的屋内通明,映射的整座庵堂都发光起来。道众惊讶不已,纷纷起身到他屋外询问。齐本守打开门,只说无事,而众人见到房中老尼已然不知去向。众人才悟到这老尼是真仙变化考验人心来了,纷纷痛悔自己失去机缘。
天启二年(西元1622年)春正月,齐本守忽然悄悄对老师白不夜说:“三清且至,吾等当恭迓。”于是俩人一起向神行礼,罗拜于地。礼毕,他又对众人忽然作别说:“我功德圆满,尘缘已尽,将去矣。”话刚刚说完,匆匆行去,瞬息不见。众人急忙追寻他的踪迹,到达八仙墩,见到有一只衲履在那里,墩之下是汪洋大海。
正在疑惑见,有一位巡山的佣工告诉众人说:“适憩石巅,望见一道人飘然至此,掷物于海面上。若蒲团,齐道人跃登其上,向东南风驰电掣而去,故急来察其行踪,方滞步,捡得一书,今请诸公阅之。”众视其书信,其中写道:“道名齐本守,工夫自来有,打坐二十年,崂山下苦修。待到天启年,白云赴瀛洲,若问归何处,仙台阆苑游。”据传齐本守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一旦得道竟能写出如此工整诗句,这也是一件神迹呀。于是道众都说他成仙了。道众将神异事件上报朝廷,天启皇帝感念其事,特别颁诏,敕封齐本守为“上元普济道化真君”。
记载中白不夜与齐本守虽然名为师徒,其实都是修炼人,谁先修成还要看谁先功德圆满。结果齐本守因为苦修、利他又通过真仙的考验,在修行的路上还超过了白不夜。当然齐本守能走入修炼,也是有白不夜的功绩。齐本守能圆满成仙的重要原因就是救下老尼,通过了真仙变化的考验。看来能否无私救人,成了衡量他能否成仙的重要指标。修炼不仅仅像某些人想的只要打坐练动作就行了,人要修炼成为慈悲的神仙,那么在众生危难时能否以慈悲心救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资料来源:《明代全真高道录》、当地传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