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创作的诗歌《赠汪伦》,让后人见识到真挚的友谊。(绘图:志清/看中国)
郊外的潭水边停泊着一叶孤舟,一位丰神俊逸的中年男子踏上孤舟,准备启程远行。忽然,一个清越悠扬的歌声由远及近,从岸上飘来,男子立刻停船,循着歌声望去。原来是他的朋友,踏地为节拍,一边舞蹈一边歌唱,为他送来一曲送别歌谣。男子望着深邃的潭水不由地感叹,这潭水哪怕有千尺深,又怎么比得上朋友对我的情谊呢?于是,他诗兴大发,吟出一首七绝作为回赠。
这送君远行的一刻,成为古时候送别的经典一幕,以及古人友情的美好见证,那首七绝也因此成为后人争相传唱的名篇。这就是诗仙李白创作的诗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的背景,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记载了此事: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今潭已壅塞。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现在回头来说说这一首《赠汪伦》。显然,李白是即兴脱口吟出的。在这一首明显带有民歌风味的诗词中,可感其自然质朴、清新流畅。李白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描绘出了自己与友人的真挚情意,故备受传诵。
关于李白与汪伦的情谊,故人亦有所评论。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中,另载有文人作品:
张惺斋炯题云:“蝉翻一叶坠空林,路指桃花尚可寻。莫怪世人交谊浅,此潭非复旧时深。”惺斋乃诗人栖园汝霖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
清代沈德潜亦不忘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其实,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