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3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习近平当局为了突破美国的技术限制,中国各地则纷纷建立芯片项目和产业园,但是烂尾的情况比比皆是。3月1日,官媒称投资千亿的武汉弘芯烂尾项目落幕。
武汉弘芯去年因资金困难等问题陷入停滞,成为中国大陆近年来典型的芯片烂尾项目。这一项目现曝出复工无望,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日前通知全体员工,必须在2月28日下班前提出离职申请,并且必须在3月5日前完成办理离职手续。至于是否有遣散补偿,目前尚无从得知。
针对此事,紫光集团前全球执行副总裁、有“台湾DRAM教父”之称的高启全对媒体表示,这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
武汉弘芯成立于2017年11月,当时对外号称投资1280亿元(人民币,下同),在2018年和2019年两度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根据项目规划,武汉弘芯预计建成三条生产线:14nm(纳米)逻辑工艺生产线,总产能达每月30,000片;7nm以下逻辑工艺生产线,总产能达每月30,000片;晶圆级先进封装生产线。
武汉弘芯官网披露,14nm自主技术研发项目已于2019年3月启动,拟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首次测试片流片;2020年开始进行7nm的自主技术研发,目标在2021年第三季开始首次测试片流片。
然而,项目并未按计划进展。政府先期垫资后,该项目后续资金难以为继。
2020年,武汉弘芯被剔除出湖北省重大项目列表,不过依然被列入武汉市重大项目。
之所以出现资金困难,原因是几个主要股东在出资方面普遍未兑现承诺。例如,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的实缴资本竟然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府投资一旦用完,资金出问题也不足为奇。
2020年7月30日,武汉市官方发布《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明确指出武汉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
在上述报告发布前,武汉弘芯项目CEO蒋尚义已萌生退意。2020年11月,蒋尚义发布律师信称,其已在当年6月辞去武汉弘芯董事、总经理以及首席执行官等一切职务,武汉弘芯也已经接受其辞呈。
后来,蒋尚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弘芯的经历是一场噩梦”。
由于中美贸易战、美国制裁、COVID19疫情和“一带一路”计划荒废等原因,导致“内循环”成为中国2020年很火热的一个名词,屡现官媒的报导中。并且,中南海内部也达成共识,在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最高决策层也冥思苦想应对之策。2020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列举了工业、农业、能源等等几个受制于人的方面。工业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芯片,这是最依赖别人,也是最容易受制于人的。
中国芯片是因为才开始发展不久而导致处处落后其它国家?
其实不然,天钧政经智库研究员任重道指出,1982年10月4日,中国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确定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之后该小组虽然历经改名与合并,但是其职能一直存在。特别是近年其人员配置规格更高,现在的名字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是习近平,副主任是李克强、王沪宁。
近40年来,尽管北京当局对芯片很重视,但国产芯片和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所需芯片80%左右还得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芯片,在中国更是十分稀缺。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中国处在中下游的地位。上游的高端技术、关键设备和相关专利中国都不曾拥有。
因此,中国芯片产业想要“内循环”是不可能的事情。暴露出中国企业“缺芯少魂”的致命软肋,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缺少芯片更是寸步难行。
芯片行业有着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中国很多省市这几个条件都不具备,地方政府只是为了政绩盲目建设产业园,绝大部分项目都不能做起来从而“烂尾”。
截至2020年10月初,中国的芯片相关企业超过50000家,当年新成立的芯片公司就达12740家。而在最近一年多里,中国大陆各地有多个投资目标百亿元级别的半导体项目停摆,引发“烂尾”潮。2020年10月1日,中国官媒《了望》新闻周刊发文称,“6个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业界担忧,造芯热引发烂尾潮,造成国有资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