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辛苦带孩子出来,就是为孩子的教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2月21日讯】马赫夫人是我们到纽约后,第一个在我心底植下温暖的当地人。我们迄今只见过两次面,通过两次电话。
第一次见面,是新生入学注册的现场。那天,在收到我们家两个孩子的报名资料和表格后,马赫夫人说,很遗憾,K班(幼儿园)已经满员了。现在只能排在“等待清单”里面,开学前没有人员退出的话,就只能把弟弟安排在另一个学校了。同行的朋友赶忙帮我解释,我的情况,要是把两个孩子分在两个学校,会很困难。马赫夫人听后,表示会尽力帮我协调一下。
原本要等一个星期的回复,在第二天就接到马赫夫人电话,告知我弟弟已经可以和哥哥注册同一个学校。在办理手续时我再三感激,马赫夫人眼里溢着笑容跟我说,不要感激,我可以理解你。那一刻眼眶抑制不住地红了。
临近暑假前,突然再次接到马赫夫人电话。她说,很抱歉,她们只分配到一个免费的暑期夏令营名额给哥哥,就得辛苦我另外安排弟弟的暑期生活了。希望我们能度过一个美好的暑假。
那个夏令营,是教育局出资安排老师、安排场地,免费为一些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在暑期安排的活动,正常情况下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不曾想马赫夫人竟然又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解释,惊讶之余又不尽感激,她还记得我们。
另一位,玛约格夫人,是学校里带四年级课程的一位老师,她和学校行政办公室的莎娃夫人,同时也是我们几个新移民孩子家长的老师。
过去的这一年,她们带我们组织各种活动,加强英文语言的学习和互动;她们买好每个人的地铁票,带我们去熟悉纽约的博物馆,再让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去;她们得知我们有些人还没考好美国驾照,又赶紧把考驾照的资料打印出来发给每个人……我不知道这个是教育局的规定还是学校额外为家长增加的服务,只是每次都看到她们如同义务般为我们忙前忙后,听到她们无比真诚地说,无论孩子的学习还是我们在纽约的生活中需要什么帮助,随时可以给她们发邮件。
我们的活动最后一期时,正好母亲节结束不久。她们将办公室的鲜花又赠与我们,相拥告别,相互感恩在彼此的生命里遇见,希望我们这一辈子都做个快乐美好的人,美好的女人,美好的妈妈。
看她们的言行,总会让我想起Cay跟我讲的那段话,她说曾经予以她帮助的美国老板告诉她,对她的帮助不求回报,只愿他帮助过的人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会帮助其他需要的人。
想起前段时间,遇到的另一件事情。
带着两个孩子去法拉盛满足“中国胃”。回程时准备搭乘公车,排队的前一辆公车满员,余下我们几个队伍末尾的没有上车,遂转身准备等待下一辆。下一辆车的停靠点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了,孩子一眼看见便喊道,妈妈我们要去那边排队。我赞许他们,是的,是要去那边排队。
前面一位华人大姐听到我们的对话,先笑眯眯夸孩子懂事,转头又降低点声音跟我说,孩子教得太老实了,会吃亏的。我愕然笑道,排队有什么不对吗?大姐接着向我教受:要是在老外多的地方,你可以好好排队,他们还会先让你和孩子上车,在中国人多的地方,你就得精分点。
听完她的话,心头又是一阵郁闷。我没有多说几句去劝她“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这么想,那我们的人永远都改变不了了”,我感谢她的“好心”提醒,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中华人民,即便到了美国,即使物质福利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却依旧不能摆脱我国人圈层里的各种争抢。
当然,我也没告诉她,我辛苦带孩子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不再如此“精分”地教育孩子。我宁肯他们多吃点亏,也不要有这样的“小聪明”。
曾有一朋友,她排斥我总传播美国的好我大国的恶,我说能说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再不说这样的声音还有多少?她也计划着某天可以把孩子送来美国读书,我说大家都对这里的自由文明趋之若鹜,却又不去对这份文明的守护尽一份力,那将来的文明之地还能给多少后人带来文明?
幼时,我父母总教训我太实诚,怕我吃亏;成年,孩子的爸爸开玩笑说我这么实诚适合待在美国。相比我们这点“实诚”,文前提到的那几位老师,身处我们口中所谓的“要位”,比我们“实诚”地更多。
在为善助人、修身律己、守护文明的道路中,即便跨出国门,我们的路也还差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