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才能敲开孩子的心房。(图片来源:Adobestock)
知道你关心我,我才会在乎你了解我多少
我永远不会忘记某次跟女儿辛西亚进行一对一谈心时发生的事。那时她非常暴躁易怒,对家中所有人发脾气。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都回说“没事。”
对于跟孩子的一对一谈心,我和珊德拉有一条规则让孩子谈他们想谈的话题,谈多久都成他们可以发牢骚、倾诉。除非孩子要求我们提供建议,否则不做任何评论。那一次我所做的就只是“倾听”。女儿长大后回顾那段经验,写下了这段话:
我五岁时,父母搬到爱尔兰的伯尔发斯特市(Belfast, Ireland)住了三年,我从玩伴那里学会了爱尔兰口音。返回美国读三年级时,我总觉得自己跟其他人格格不入,我觉得班上的同学认为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听不懂我的腔调,我对他们的游戏也一窍不通。
老师要求我接受语言矫治,消除爱尔兰口音,帮助我尽量赶上进度。我的成绩远远落后其他人,尤其是数学这科。但是我害怕承认,也不愿意站到台上;我渴望被同学接受、渴望交到朋友。
后来我在教室后面的卡片上找到了所有考试与功课的答案。我开始偷这些卡片,把答案抄下来,从未失手。有一段时间,我的问题看似都解决了。由于表现优异,我开始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甚至当选模范生。但是良知不断折磨我,因为我违背了父母一向教导我们的诚信原则。我想洗手不干,却不知道如何全身而退,只好继续欺瞒大家。
我知道该告诉父母实情,但身为老大的我羞于启齿。由于承受独自面对问题的压力,我在家愈来愈容易发脾气,父母后来告诉我他们感觉我出了问题,却不知问题在哪。
每周我们会跟父母进行“私人谈话”—在这段时间里,小孩想谈什么都可以,父亲或母亲只能倾听,不能批评,或是在我们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迳自提出建议。有一次在谈话时间,爸爸让我说出我觉得父母哪里不公平。之后爸爸没有为自己辩护,也没有生气,继续让我说下去。最后,我觉得自己被父亲接纳,于是小心的开了个头,探探他的反应。
他问我学校生活怎么样,我吼着回答他:“如果你知道真相,你会觉得我坏透了。”但爸爸向我保证他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会接纳我。我觉得他是真诚的;根据过往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信任他。
我脱口而出:“我数学这科作弊。”我投进他的怀里—说出真相让我如释重负。
他说:“要是你早点告诉我就好了,这样我就能早点帮你啊。”
之后,我告诉父母整个经过还有我的感觉,他们帮我想到解决办法。我们决定一起去见老师,并请一位六年级的同学帮我补习数学。
直到今天,我仍感觉得到那一刻放下重担的心情。当初我要是继续欺瞒下去,谁知道会发展出什么行为模式。我与父母分享问题,因为他们在过去一直爱我、鼓励我,跟我建立信任的关系。
本文整理、节录自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与幸福有约》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天下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