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可过过五个“黄金周”。(网络图片)
不知道您会不会好奇:古人是不是也能享受“黄金周”(七天长假)?许多朋友可能以为休假制度是到了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其实不对。中国早在汉代,便有完整的休假制度:每年的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给公务员放假若干天;此外,公务员每上五天班,可以轮休一天,叫做“休沐”,因为汉代公务员上班,食宿都在政府机关大院内,大概当时也没有什么公共浴堂,所以每隔五天,便要放公务员回家洗澡、省亲。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每年的传统节日、节令,如新年、元宵、清明、夏至、腊日等等,国家都要给公务员放假,其中新年与冬至各休假七天,所以我们不妨说,唐朝人可以享受两个“黄金周”。每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也各休假一日,这叫做“旬休”,相当于今天的周假。另外,唐朝官员还享有田假、授衣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休假福利。一年算下来,唐朝官员的节假日,至少在100天以上。
节假日天数可以跟唐朝媲美的,是宋朝。
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与今日中国大陆的节假日天数差不多。其中七天长假共有五个,分别是元日(新年)、元宵节、寒食节、天庆节、冬至。换言之,宋朝人可以过五个“黄金周”。
“黄金周”的说法,据说最早由日本传入,意指国家通过给国民放长假的方式,刺激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节日消费,从而达到拉动经济的目标。如果以这个涵义相衡量,宋代的七天长假符合“黄金周”的定义吗?
不太严格地说,符合。宋朝的五个七日长假,至少有三个就是旅游旺季与购物旺季:新年、元宵节、寒食节。比如在寒食节“黄金周”,为鼓励市民出游,宋朝政府还“立赏格,竞渡争标”,在郊外举办龙舟锦标赛,比赛之时,“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
而从元代开始,法定节假日出现锐减,元朝的节假日只有52天:“若遇天寿(皇帝生日)、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新年)、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明代的法定休假日更少:“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只在元旦、元宵、冬至三个节日休假,共放假18天,每月三天的旬休也取消了。大概朱元璋认为,闲适并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清代的休假制度则跟明朝的差不多,到1880年代,清政府才在个别新式学堂试行西方式的星期日休息制度。
民国时,曾有“公知”大发感慨,批判中国人缺乏西方的“星期文明”:“西人星期日不做事,尽兴游息,然及做事则聚精会神,不或稍苟。吾国人最大弊端,即做事与不做事,往往分不清楚。要做不做,不做之做,萎靡苟且,不见精神,至于星期日亦然。”他可能不知道,中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产生了跟西方“星期文明”类似的旬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