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是否可能爆发“热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8月13日讯】最近中美之间的大国冲突,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作为进攻方的美国抛出了“政策组合拳”,从卫生部长阿扎访问台湾,到美国财政部制裁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中国政协副主席夏宝龙,下手之重恐怕是中共方面也没有想到的。随后中方不甘示弱,前天拘捕黎智英等人,大有反制美国的香港政策之意。不过,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的对抗还都在“冷战”范围,但是否最终走向“热战”,爆发军事冲突,这是外界非常关心的事情。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中美之间虽然已经接近撕破脸,但是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一旦爆发军事冲突,风险极大。因此,我不认为中美两方有开启军事冲突的政策规划,甚至连是否有这样的意愿都令人怀疑。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以政策制定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中美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理由有二:
第一,虽然前不久中美两国的国防部长通过电话,试图管控双方在南海对峙的局势。但是目前中美之间的对话渠道几乎已经关闭,两国的高层领导之间已经不再通电话,更没有新的会晤。特朗普表示,没有兴趣继续跟中国领导人讨论贸易问题;国务卿蓬佩奥被中共大骂是“人类公敌”,更不可能再会见杨洁篪。这导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只能通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方式向美方喊话,而杨洁篪也只能用发表署名文章的方式,试图表达讲和的立场。这种情况在中美建交之后都是罕见的。当年中国发生“六四”屠杀,美国还第一时间派了国家安全顾问秘密访问北京,就是为了保持对话以管控风险。显然,对于激烈对抗的两国来说,没有对话是相当危险的事情,也是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重要隐患。
第二,尽管双方目前都没有进行军事冲突的意愿,但是长期的对峙,尤其是在南海和台湾海峡这样敏感的高风险地区的军事部署,实际上是在不断积累发生热战的可能性,因为存在着擦枪走火的可能。最近中国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刘瑜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心,她引述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的理论指出,“最后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双方真的想打架,而常常是被一些不起眼的偶然性因素或者第三方因素绑架,骑虎难下,最后硬着头皮打了起来”。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不可忽视。社会学有一个“自我实现预期”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说的人太多、话题持续太久,它就真的有可能发生。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也是很难避免的。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两点:第一,中美双方的决策者,应当是希望尽量避免发生热战的;但是第二,不管双方如何小心,继续对峙的结果,将导致从冷战升级到热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唯一的避免方法,就是双方要有一方主动求和认输。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双方都有不能输的压力。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中美热战,当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