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殿试。(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
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
有人做到了,他就是明代的科场奇才黄观。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参加乡试的考试,获得第一名,中“解元”。次年应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同年,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再次获得第一名,成为了“状元”。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一个考生只有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想想全国有多少人才在竞争,再有才华的考生也很难保证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个第二,就不是“连中三元”了。
历史上先后共有17名学子过关斩将而“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是奇才中的奇才!
人们回顾黄观的科举之路时,发现他不但得中“三元”,而且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中,也均是第一名。在他的科举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屡屡夺魁,在明代科举考试的成绩上取得了六个第一名,创造了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
黄观在洪武、建文两朝官运亨通,得到两代帝王的赏识。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修撰,并讲学于东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为礼部右侍郎,这可是仅次于尚书的副部级高官了。
科举史上“连中六元”者,除了黄观,还有一位,他就是乾隆年间的钱棨,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他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
乾隆四十四年乡试,钱棨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钱棨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钱棨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二个“连中六元”者。此后,再无人能获此殊荣,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责任编辑:兰雪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