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0年7月31日讯】7月29日,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胡佛研究所的线上讨论中,与历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对谈,讨论美国在当前的武汉肺炎疫情和民众抗议浪潮中,如何应对全球挑战。
科顿参议员指出,美国应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尤其是那些与当前疫情以及与安全和健康相关的产品,比方说医学用品,药物,口罩,和其他防护性设备。”
科顿还表示,其他行业同样也不能再依靠中国,“比方说下一代通讯设备,先进电脑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等。所以,的确需要打破对中国生产链的依赖,很多生产线我们需要带回美国……我们不能依赖任何国家。历史是一清二楚的,疫情当前,没有哪个国家会愿意无偿放弃自己的关键产品。”
美国托列多商学院荣退经济学教授张欣博士对美国之音说:“美国在产业链上跟中国脱钩,意图的确存在,但是实施起来却不太容易。”
张欣说,他从事过价值链研究,价值链、产业链盘根错节,相互依赖。他指出:“苹果公司五年前就想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再做几个装配线,但是做不成。这牵涉到当地装配和供应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难于一蹴而就。”
彭博新闻社不久前刊载名为“认为与中国脱钩太困难吗?再想想”的文章说,美国企业要开发新的供应链条,或者建立新的消费群体,需要花费时间,“不过,中国方面同样需要花费时间来另起炉灶。”
该文说,中国曾经被以为是美国企业的希望之地,是利润丰厚、不可或缺的未来市场;但是,随着美中关系紧张升级,全美的首席执行官都在面对一个几年前不可想象的现实,“这就是,中国可能不再是一个实现利润和进行制造的可靠来源。”
科顿参议员还说,并不是说美国在制造上完全不能依靠别人,“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与盟友合作。药品方面,日本,意大利,丹麦,奥地利等,都是友好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我们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国内,另一方面就是与友好国家交易,而不是与企图取代我们的国家交易。”
彭博新闻社的文章说,一些公司已经成功找到了中国的替代。例如,尽管苹果公司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工厂生产iPhone,但三星电子现在在越南生产的智能手机占了一半以上。
此外,运动服公司阿迪达斯也已将它在中国制造的鞋类产品的比例,从2010年的39%大幅降低至2019年的16%;与此同时,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生产比例,从2010年的53%跃升至去年的71%。
该文章说,事实上,中共也一直为摆脱对西方的依存而架桥铺路,“北京的决心甚至还更大。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带一路’倡议,到补贴丰厚、政府主导的工业计划等,部分目的就是要减少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没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会逆转。”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不久前在“准备美中脱钩”的文章中指出,对西方而言,武汉肺炎病毒加速了这一过程,因为它为重塑战略物资生产提供了合理性。
该文指出:“例如,日本刚刚拨出22亿美元,以帮助把生产线从中国转走。大流行也直接和间接地在中美之间本已很长的摩擦清单中,再添冲突,这包括从病毒的责任问题,到北京一意孤行结束香港的一国两制在内。”
托列多大学荣退经济学教授张欣对美国之音说:“重塑生产线需要花费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商人来说,经济成本的增加如果在可控范围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需要翻番的话,就难于接受了。”
张欣还指出,就美国本土而言,小企业思维和精神已经被忽略了很长时间;那种随时可以掉头改变生产的精神正在丧失。他举例说,他曾经居住的俄亥俄州托列多市,历史上是世界玻璃中心,被喻为“玻璃城”。当这座城市打算在博物馆设立一个玻璃厅的时候,有几扇门需要使用厚重的玻璃制造。但是,这样的玻璃美国早就不生产了,最后是从中国定制了,运到托列多来纪念这座美国的玻璃城,“相当有讽刺意味”。
张欣说,虽然产业调整会增加很多成本,也需要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权衡,但是,“美国制造业应该重振。否则的话,长期依靠国外,美国损失的不单是制造的能力,更是它的整个中小企业和相关的企业家阶层都会不复存在。”
《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还说,事实上,美中脱钩置身于“去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而去全球化已经发生了十年以上:国际贸易在武汉肺炎流行之前已经停滞不前;2018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也比2007年的顶峰时期减少了70%;美中关系在习近平上台后变得更加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