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8年7月10日,中印士兵站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古老的纳图拉边境过境点。(图片来源:DIPTENDU DUTT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6月22日讯】中印两国军队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有争议地区发生严重冲突,双方各有伤亡。印度称印方死者20人,并称中方死伤翻倍。中共外交部在证实事件时避谈中方伤亡人数。外界多批评和质疑,中共政府为何不能公布士兵死亡名单?甚至中国大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难道中国军人的命就不是命,为什么不能公布士兵的死伤名单?
对于中方拒证实本国军人死伤,素来擅长“为党叼盘”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抛出一个说法:“中方不想让两国民众对双方伤亡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刺激两国公众的情绪。”胡的意思好象中共隐瞒是因为好心。但这与国际社会认为应当关注人的生命,以及公开透明的资讯发布机制截然不同。
法广报导指,中方或因为怕丢脸,没有公布伤亡人数。但《南华早报》援引中共军队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了一个底细,北京对军事伤亡“非常敏感”,所有数字都必须经过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
所谓“非常敏感”就意味着是机密。而且要由最高领导人把关审批,是因为这些机密事关中共政权稳定?从过往曝光的资料看,确实是有不可见光的问题。
前段时间《看中国》独家披露的一份“2019年中共军队死亡军人名单”,就被指涉绝密。比如名单中,有曾负责中南海防空的中部战区第81军防空旅关键人物,该防空旅旅长黄会伦,他已神秘死亡,官方从未发布消息。这份绝密名单中的黄会伦死亡信息,只写着:“2019年7月22日,不幸牺牲”。而名单上的其他军人,也从未有官方发布死亡信息,只是散见于一些地方官媒间接报导。
不只这些,由此引出更为敏感的,是与正在肆虐的中共病毒疫情相关的中共军方染疫和死亡人数。
中共一直对外界声称其疫情数据公开透明,但频遭质疑。其中有一个最容易露陷的是中共军队竟然从来公布疫情数据,相对于世界多国军队染疫的实情公布,中共的军队染疫情况是个谜。
早在今年1月24日,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已经下令,要求中共军队介入疫情防控。而且军方的医疗队直接参与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工作。已有外界报导援引知情人透露,中共军队有相当规模的人员确诊,但中共军方拒绝回应媒体问题,又称“目前没有出现(军方)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的情况”。
中共军方并没有公布一例军人确诊和死亡,并非没有,而是不公布。因为据中共机密文件规定,若涉军事机密,军队疫情可不呈报属地政府。由此可见,军队疫情因为被视为军事机密,故密不透风。
除了军队,还有什么样的疫情属于这个政权的机密?比如中共高层的健康情况,中共七常委一旦染疫,也绝对不会公开,因未能上岗时也顶多以别的病名代替应付外界。
事实上,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香港政府卫生署就透露,SARS在广东肆虐的初期,广东卫生部门拒绝向香港及时通报,原因竟是“传染病属国家机密”。这在当时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SARS疫情期间,中共后来在国际压力下在通报这方面收敛了一些,但直至最近这波疫情,据海外媒体大纪元获得的两份中共政府的机密文件显示,中共当局已将所有与“中共冠状病毒”有关的信息视为“国家机密”,禁止官员向公众公开这些信息。
其中一份文件来自中国北方的黑龙江省(应该各地都有),当中提到:“在抗击病毒期间,所有类型的紧急文件,紧急通知,紧急事件,内部共享的敏感信息,以及未获政府领导人批准向公众披露的任何信息等等,都被视为国家机密,受到2010年4月29日发布的〈保护国家机密法〉保护。”
由于中共的疫情,有着这种种号称机密的因素,必然不可能没有隐瞒。此外还有各种政治需要,这样经过层层审查和调整的数据,又怎能说是真实的?鬼才相信。
由此也容易解释,为什么去年底前武汉疫情已经爆发,直到今年1月20日要习近平发“重要指示”才正式公开,而武汉市长周先旺则辩解没有获中央授权了。因为这些被中共定性为事关政权安危的“国家机密”,没有最高层下令,谁也不敢做主。这也是极权体制的害人之处。
归根究底,中共的所谓机密有些其实可能并非什么秘密,对正常社会而言,对有正常思维的人来说,都是正常公开的。比如某国政要被确诊感染中共病毒(又称新冠状病毒,COVID-19),他甚至会自己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某国的军人阵亡,是褒或贬,在民间都会有不同的响应,在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国家,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关键是,公开这些资讯,是对死者的尊重,也使家属获慰藉。至于公开染疫真实数据,则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负责,及早预警,有利民众做好防范。
但中共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它有着不正常的维稳思维,从中共建党再到建政后维持政权,所积累的害怕倒台的经验和教训,都让它到了有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绷紧、如临大敌的地步。在中国,任何事件都被认为是政治,都生怕导致政权不稳,因而事事都有可能成为“机密”。
这应该就是这一次中印边境冲突后,中共在国际不解的围观中仍拒绝证实军人死伤人数的内幕。
(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