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次靠发债救经济,地方财政压力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中国经济尚无力从中共病毒疫情的打击中恢复,中共政府政协与人大“两会”召开,虽然取消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明确了抗疫特别国债的规模为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以及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3.75万亿元,反映北京将再走依靠发债来挽救经济的老路。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表示财政及债务压力巨大。
依靠债务拉动经济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发表的工作报告指,今年将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提高2020年财政预算赤字率至3.6%以上之外,还明确了抗疫特别国债的规模为1万亿元。同时,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3.75万亿元,较去年大幅增加1.6万亿元。势必再次推高北京当局的债务率。
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已经发放了1.3万亿元的专项债,5月底前还要再发行转向债1万亿人民币。
北京的存量债务规模已经在40万亿左右,本轮新增债务规模将继续推高政府负债水平。
然而,推高债务水平并不能保证经济会随之走升,但会让外界关注资金从何而来,流向何处。彭博社此前的报道指出,此次发债的资金投向将与十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的刺激措施如出一辙,资金仍会流入道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如此,则该措施产生的经济影响也是可以预见。
近期彭博社的报导也指出,北京从来不缺少投资巨大、规模宏大的计划,但收效甚微的项目也比比皆是,因此也不能保证这样的计划可以实现计划者承诺的经济复兴。
中欧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表示,单靠“新基建”来支撑中国经济是不可能的,但在危机的时候,又必须要这样做。虽然北京已经面临高额的债务。
BBC采访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中国和美国十分不同,美元在全球地位较高,市场需求大,大量印钞或许影响不大,但北京发行的是人民币债券,人民币的流通是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一旦印钞过多,可能制造泡沫,还会导致通胀。
继续发债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会议期间,李克强明确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当局并强调,要求地方政府债券“不出任何风险”,并称地方高风险金融机构是需要妥善处置的要点。
但疫情已经令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多个地区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财务困境,有地区公务员指出,政府无法正常结账工资。
5月21日,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目前一些地区政府正在面临资金与债务压力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工资方面面临相对较大的压力。
此前有部分市县负责人对中国大陆媒体抱怨道,“近两年经济结构性调整,市县财政保障能力本来就在走弱。疫情一来,收支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有市县负责人对《半月谈》表示,“上面出政策,下面来买单”的情况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报导还指出,少数地方财政薄弱的地区,一边要“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一边要稳项目、稳增长,偿还到期债务,用各种手段来获得资金救急,有的拆墙补墙。
刘昆还指出,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有显著减少,地方预计减收8,000亿元至9,0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