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得住的人,终将闪闪发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01】坐得住的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
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要能“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小学时,大家都做过一个实验:拿着放大镜和纸走到太阳底下,让纸燃起来。
同样的纸,同样的放大镜,同样的太阳,有的人试了很久却没有成功,而有的人却很快就让纸燃了起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把阳光聚集于一点。
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天赋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专注强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度。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虽然这个定律被很多人质疑,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避免杂念的干扰,专注地做一件事,将普通的事做到不凡,这就是大多数成功者优于普通人的地方。
孔子一生专注宣扬儒学,历尽艰辛都没放弃过,所以成就圣人之位;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被后人们誉为“书圣”。
《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坐得住,埋下头,把一件事做精致,便能打动人心;坐得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人生一定很灿烂。
【02】坐得住的人,耐得寂寞,守得繁华
坐得住的人,都是能耐得寂寞的。不管浮世繁华,只专心潜修自己。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认识自己、沉淀自己、成为自己。
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四川有一种毛竹,当地人称之为“鬼竹”,前5年里只在扎根,不长一寸,第6年破土而出,一夜之间快速生长,不到一年就可达30米高,从一片空地变成一片竹海。
蝉,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3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飞向天空,冲向自由。
做人做事也应如此,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方能成大事。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没有捷径,无法偷懒,只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苦守,耐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华丽绽放。
王阳明被贬龙场的时候,他依然在研读四书五经。悟道成圣的时候,他甚至把自己关在石棺之中,隔绝世上一切。
古来圣贤皆寂寞。每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遵从于自己的内心,用一生的时间,在寂寞中思考、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光芒万丈。
所以,不用羡慕那些叱咤风云、熠熠生辉的人,他们不过是在没人的时候,坐得住,坐得稳,守住了心,耐住了寂寞默默前行,自然也就能在今后享受得起繁华。
【03】坐得住的人,不惧乏味,厚积薄发
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坐得住是一种沉下心来潜心做事的态度。我们现在却缺乏这种态度,“太忙”、“事太多”都成为了我们坐不住的借口。
其实我们不是坐不住,只是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司马迁写《史记》耗费了18年,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历时17年。
坐得住的人会在人生的后程发力,经过长时间的积蓄,厚积薄发,往往能笑到最后。
你的付出,时间会看得见。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坐得住的人,终将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