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补充水分是重要的养生关键。(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儿时长辈总是耳提面命的告诉我们大热天时不要喝冰水,以免伤身,父亲还曾说了一个关于道士喝凉水的故事,提醒我们喘吁吁时不要急着喝冷饮,至今仍印象深刻。炎炎夏日,有时挥汗如雨,如何正确的补充水分可是重要的养生关键。
妇人倒水加米糠的故事
以前有位道士,大热天时因为赶路而大汗淋漓且口干舌燥,路经一户人家时,向一位妇人讨碗水喝。
这位妇人虽然给了道士倒了一碗冷水,却在他要大口喝水时,在碗里洒上米糠,道士不明白这妇人究竟有何用意,虽然心中感到不悦,也只能默默的一边吹走碗里的米糠,一边慢慢喝水。
等到道士喝完水后,妇人这才解释,她是担心道士在喘吁吁的情况下急于喝水而岔了气,才会在水中加入米糠,让他必须吹开米糠,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老祖宗很久以前就有“喘”时不能喝水的观念,其实妇人的考量也是有其根据,在炙热的夏天,如果在满头大汗的情况下大量喝冷饮虽然畅快,却容易导致汗毛孔收缩,排汗不畅,反而造成身体无法顺利散热。
运动后不要急于大量喝水,若真的很渴,可以像马拉松选手,在运动中通常只喝一小口的温水,以免造成身体的不适。
正确喝水才能解身体的渴,也避免无形中伤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戒饮凉水防疫病
袁祖志在19世纪撰写的《中西俗尚相反说》记载道:“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中土酒必温而饮之,泰西则皆冷以尝之。”早期中国人喝煮沸过的水不仅仅是为了养生,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防疫”,借由煮沸的过程,消灭水中的病菌,以免喝坏肚子,长久以来都一直维持着这样的习惯。
老一辈承传下来的饮水习惯,除了饮用煮沸过的开水,也总提醒喝冰水容易伤气管,《黄帝内经》中记载:“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外感寒邪,加上饮食生冷,容易由胃寒导致肺寒而伤肺,正确喝水才能解身体的渴,也避免无形中伤身。
炎炎的夏日里,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利于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不过如何喝水也是一门学问。以下盘点正确喝水的几个要点。
正确喝水的4个要点
1、适量喝
有人把喝水当瘦身或排毒的方法,一天喝上3到4千多毫升,但“豪饮”的背后潜藏着风险,饮水过量也是会“水中毒”。平常的饮水量应该因人而异,健康且肾功能正常的人每天的水分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30毫升”,大约在2000毫升上下。一些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过多喝水,感冒发烧或者有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则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水。
2、慢慢喝
“豪饮”开水看似畅快,不过却容易造成肠胃负担,平时喝水可以慢慢的喝几口水,含在口中再分几次慢慢咽下,这样才能让口腔喉咙滋润,有效缓解口渴。
3、温温喝
温水暖肠胃,喝冰水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甚至腹泻。另外喝温热的开水,可以提高体温,助于排汗,透过汗液散除热气,达到真正的消暑解渴效果。虽然说是喝温开水为佳,也要注意水温不要过热,以免破坏食道黏膜。
4、淡淡喝
大量流汗后损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电解质,因此天热时应补充摄取一些盐分或运动饮料,预防出现低血钠或体液电解质不平衡的问题。
看似稀松平常的饮水,背后也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稍加留意,适量喝、慢慢喝、淡淡喝,避免喝冰冷的饮料,就能喝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