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必大主动辞官,救下吏不死
《宋史》记载:
南宋绍兴年间,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周必大,主管浙江临安制药局。有一次,药房偶然失火,火势漫延,烧及民房,看守药房的吏员,按法律当处以死刑。
周必大问执法官员:“假如火是长官失职造成的,应得什么处罚?”对方回答说:“不过革职罢了。”
周必大立即向上司诬报,说:“失火原因是我自己造成的,甘愿罢官免职。”那位下属吏员,得以不死。
周必大回家后,拜见岳父,岳父因其丢了官,很不高兴。此时恰好下大雪,有童子在庭院中扫雪。其岳父忽然想起:昨夜曾梦扫雪迎宰相。因此,转冷漠为欢喜,高兴地接待周必大住下,并善待他。
后来,周必大考中博学宏辞科,屡次升官直至宰相,封为益国公。
周安士按曰:
本是自己之罪,世俗之人还要嫁祸于人。何况是他人之罪,反肯引归自己身上,并且还因此丢了官。宰相周必大之度量,真是深不可测啊!
二、范仲淹特制的通行证
北宋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文正),任浙江越州知府时,有位下属官吏孙居中,在居官时期,死于任上。孙居中的孩子年幼,且家境贫困,家眷难以回归故里。
范文正公用自己的俸钱,为他们母子二人雇船,并且派吏员,护送她们母子回家。
临行前,范仲淹作了一首诗,交给吏员说:“过关卡时,把我的诗,拿出来就可以了。”诗文写道:“十口(她家中还有人需她奉养)相依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不用询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
因有此诗当作通行证,母子得以安全、顺利的回到故乡。
周安士按曰:
孤儿寡母,往往受人欺负。扶持弱者,铲除豪强,全仗心怀仁义之人。
三、仆人为主存孤
《懿行录》记载:
明朝有位名叫李崧的人,是龚家乳母的丈夫。乳母死时,其所乳之龚家小孩锡爵,才五岁就成了孤儿。龚家的家奴,想杀死小主人,而占有其家产。李崧连夜背着小孩锡爵,而逃。但至城门,门已关闭。
李崧跪着号哭,守门人因可怜他们,而放其出城。他们在雪地中,走了五天五夜,投奔锡爵的舅舅沈兆。沈兆见李崧夫妇,如此恩养外甥,深受感动,待他如家人一般。所以沈家僮仆,都任由李崧支使,不让其吃家人剩下的饭菜,但李崧始终不愿接受其优待。
后来,锡爵长大,中了进士,一直念念不忘李崧的恩德。而李崧仍旧穿着短衣,努力劳作,一如当初贫穷之时。
李崧死后,锡爵命子孙世世代代,祭祀李崧夫妇。
周安士按曰:
要报李崧之恩,当修福超度他,才能得到真实利益。若只是徒劳的祭祀,他是否能来受享,还不一定呢。无奈世俗之人所知道的,不过如此。譬如儿童,当其忿怒时,充其量不过哭啼而已,除一哭之外,不知有他法。
(以上均据清代《安士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