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康熙皇帝驾崩后,其余的清朝皇帝都喜欢住在养心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Gisling/CC BY 3.0 )
紫禁城有房屋近9000间,参照“天子居中”“前朝后寝”的秩序,位于中轴线北部的乾清宫,才是设计中皇帝的正式寝宫。但从雍正开始,八位清朝皇帝却选择了偏居西侧的养心殿作为“勤政燕寝”的所在。
这里既缺乏宏大的殿宇,也没有精致的园林,甚至不够宽敞。这些皇帝出于什么原因,在富有四海的前提下放弃华丽宏伟的乾清宫,选择挤进不起眼的“养心殿”呢?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早的记载出自《明宫史》,其中描述了殿名、方位和布局,却并未谈及功能,只知道包含膳房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值房,偶尔还在南边的无梁殿炼炼仙丹。似乎与皇帝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自嘉靖到崇祯,并没有谁真在养心殿久住。
到了康熙年间,养心殿不但不是皇帝的正寝,反而是宫廷造办处所在地。张诚日记中所涉及的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漆画匠、木匠、金匠、铜匠、裱糊匠等,工作地点应不限于养心殿东次间,可能还包括养心殿东西两庑,甚至后殿。
但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驾崩,养心殿却展开了逆袭。先是新皇帝雍正将它作为服丧的倚庐,而且在二十七天丧期结束后,继续赖在其中,迟迟不肯搬入正寝乾清宫。
此外,在雍正犹豫是否入住乾清宫之前,那里已经停放过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遗体并举行祭奠。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雍正皇帝显然对此事有一定心结,他描述的迁宫理由,似乎委婉的表述了这个意思。
养心殿比起乾清宫来更为方便
当然,最重要的理由是:养心殿比起乾清宫来,实在方便太多。
最重要的,是养心殿的院落布局足够紧凑。如果说养心殿前殿是一座复杂的起居室,那后殿就是名副其实的大两居。后殿中间是30多㎡的中厅,两侧各有一组60多㎡带卫生间(净房)的套间卧室。皇帝在紫禁城的绝大多数夜晚,会在其中的一个安睡,皇帝在紫禁城里的性生活也在此进行。拿它和现在100多㎡的三居室户型进行比照,会发现皇帝真实的居住空间和现代城市中产家庭差不了太多。
对于工作强度远高于明代皇帝的清朝皇帝来说,养心殿的生活的确高效许多。乾清宫做正寝的时代,皇帝起居在1400㎡的大殿中,日常活动还要和10000㎡廊院中的诸多房间发生联系。而养心殿时代,这一切都在这座别墅大小的工字殿内解决了。
清朝皇帝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往养心殿,与其说是临时起意,不如说是新的宫廷生活方式将他们逼出了大而无当的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