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可乐等含糖饮料就等于在间接“喂食”癌细胞,含糖饮料的危害超乎想像。
美国《科学》周刊的研究发现,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会直接促进肿瘤生长,而玉米糖浆正是可乐等含糖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换言之,如果肠道已经产生癌变,喝了可乐等含糖饮料就等于在间接“喂食”癌细胞,含糖饮料的危害,远远超过你的想像。
世卫组织曾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离世原因,得出结论:糖的危害,甚于吸烟。
美国权威专家在《自然》杂志上公开指出:糖就像烟草、酒精一样,具有潜在危害且容易上瘾,摄取过多如同慢性自杀。
根据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布的一项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结果指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其中男性的机率高达29%,女性的机率高达63%。
隐瞒50年的真相 代价惨痛
糖的危害是最近几年才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以前不知道呢?隐瞒50年的真相,让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心脏病逐渐成为美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但是致病原因迟迟未能查明。有人说是糖,也有人说是脂肪所造成的。
结果,糖研究基金会和糖企一边买通科学家、专家,让他们发表对糖有利的研究论文,控制舆论,给糖洗白,将过错转嫁给脂肪,并抨击一些意见相左的科学家和理论。一时间,大家都对脂肪心存畏惧。于是,商店里各种低脂牛奶、低脂酸奶、零脂肪饮品等应运而生,而且脂肪含量越低,价位越高。
但人们对糖却放松警戒,各种添加了糖的加工食品被打上了“健康”、“全天然”等标签,直到现今,大型超市中几乎大多数食物里都含有糖。然而,我们真的获得健康了吗?答案是“没有”。
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肥胖率几乎都在上升。超重和肥胖对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脏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越来越多孩子罹患近视、脂肪肝、糖尿病、肾结石,甚至引发脑梗……吃糖过多,就是这么可怕。
澳洲导演亲身实验 结果令人震惊
澳洲一名导演Damon Gameau将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连续60天,每天吃40杓(约160克)糖(此分量是按照澳洲居民摄入糖分的平均水平制定),且这40杓糖全部来自果汁、果酱、早餐奶、低脂酸奶这些公认的健康食品,而不是可乐、冰淇淋、巧克力这类含糖量高的食品。
他依然保持以前的锻练量,每周两次绕着花园跑3圈,每天在自家室内健身房做10分钟健身。他把这个过程拍成记录片,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最明显的是体型改变,60天后体重猛增17斤,腰围暴增10公分,肚子里全部是有害的脂肪。由于大量食用糖,扰乱新陈代谢,不久他的脸上长出了粉刺。
专家团队帮他体检后表示,Damon不但有脂肪肝,而且可能导致胰岛素耐受,极易患糖尿病,还有诱发心脏病的可能。
这次实验中,Damon每天的卡路里摄取量和之前一样都是2300卡路里。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卡路里,而是糖!
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有糖的踪影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菜肴在料理时为了美味可口,都放了不少糖。
其实,不管你爱不爱吃糖,日常生活中,糖几乎无所不在。
世卫组织认为:人们应该将每天的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0%以下,甚至是5%。对一名正常体重指数(BMI)的成年人而言,相当于每天摄取约25克(或6茶匙)的糖。
但是一瓶番茄酱有7茶匙糖,一小瓶风味酱有28克糖,连尝起来咸咸的,几乎没有甜味的金枪鱼罐头,也含1茶匙糖。
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豆浆、咖啡、蜜饯、辣条、八宝粥、红糖水、巧克力等,甚至一般菜肴,比如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都放了不少糖。
不过,杀伤力最强的,并不是这些吃多了有饱腹感的食物,而是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不仅含糖量极高,且喝下一杯饮料,并不会出现“饱腹感”,不知不觉中,体内的糖就严重超标了。
含糖饮料“腐蚀”你的身体
果糖不但会干扰尿酸水平,还会干扰胰岛素代谢,久之恐引起糖尿病。(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大家都知道像可乐这样的碳酸饮料,对身体的杀伤力极强,国内外很多人也都做过类似的可乐影响健康的实验。
不过,更可怕的是很多含糖饮料,还披着健康的外衣,例如戴着面具的“健康饮品”果汁、运动饮料、能量维他命饮料,和一些冰茶、酸奶、咖啡等就让人们放松了警觉。
有些人很疑惑:果汁不是富含维生素C吗,怎么和这些饮料一样伤身?
这是因为果汁、饮料里面含有果糖,这是一种单糖。如果蔗糖的甜度算100分,那葡萄糖就是74分,乳糖是16分,而果糖竟然高达173分。它在体内分解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尿酸,还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双重作用下,人的尿酸不降反升。
美国波士顿研究人员在22年的时间调查8万妇女,得出结论:每天喝1杯橙汁的妇女,痛风危险增加41%;每天喝2杯橙汁的妇女,痛风危险增加2.4倍。
果糖是痛风的隐形威胁,同时,果糖不但会干扰尿酸水平,还会干扰胰岛素代谢,久之恐引起糖尿病。
还有,很多人都觉得酸奶是健康食品,但是,酸奶含糖量很吓人,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中和酸味,会大量加入蔗糖,而且含糖量都令人吃惊。
至于乳酸菌饮品,它最诱人的就是“乳酸菌”的含量有益健康,但研究证明,人的胃液和胆汁对于菌种的杀伤力极大,这些菌能活着到达肠道者微乎其微。加上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对温度要求非常高,即使能做到严格的冷链,菌量也在不断衰亡中,而乳酸菌发酵过程是产酸的过程,随着菌个数增多,酸度也越来越强,就需要大量的糖和奶粉。而很多乳酸菌饮品都标注“低糖”“0脂肪”,让人放松了警惕。
吃糖会让你越来越开心,从而上瘾,更为肥胖铺了路。一旦上瘾,就会让你不断吃糖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使身体在无形中遭受全方面的伤害。
奉劝大家重视高糖的害处,为了健康,还是少吃点糖,尤其是要远离含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