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官之设,史籍之丰,修史之悠久,就可看出中国古人对历史之重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人对历史的重视程度,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五千年前的黄帝被尊为文明初祖,从黄帝开始就有史官之设,一为仓颉,一为沮诵。三代以后史官之设更加系统,不只有最初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更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诸多名目,分工有差。近两千年以来的历史,有二十四部官修正史系统记录。正史之外,亦有私人所修被称为野史者。此外,历朝历代也有各种笔记杂录流传,采集坊间传闻,以补正史之阙。
以上是古人修史之大概。仅从史官之设,史籍之丰,修史之悠久,就可看出古人对历史之重视。
那么古人为何如此重史呢?对于修史者而言,他们要对发生过的事情做一个记录和总结,记事载言,劝善惩恶。使后人以史为镜,用为参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说,使后世学史者“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么,对于学史者而言呢,那就是学以致用——古人学史真的是为了用,这个用不是用于装门面,考文凭,而是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真正的大用。
现代则不然,到了现代,人们读史多是为了“实”用。也许是受到应用科学的影响,这个“实用”之用变得非常具象,比如有人喜欢读战争史,关注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总结战术战略;有人喜欢读经济史,关注不同时期经济制度之变迁,政策之利弊;有人喜欢读文学史,研究历朝历代文学之体例,审美,名篇等等。或者有人并不专注于某一类史,只是泛泛去读,但他的着眼点常常落在制度,经济,法律某一领域上。
当然,因为专业需要,或是个人爱好,专治某史当然是很好很必要的一件事,而这一篇中想分享给朋友们的是,在这些专业史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去读,历史并不只是实用领域的操作手册,它的“大用”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开卷有益的。
这就说到读史要读什么,不妨先看看古人治史时关注些什么。现代人所关注的制度,经济,器物等内容古人也在关注,从他们整理的类书条目中可以见到制度,经济,文化等内容。但从比例上讲,这些内容只占一小部分,而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记录下来的更多的部分,用今天的话讲,都是道德故事。从这个比例上,就可看出古人治史读史更注重什么,是的,正是那些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无甚深奥与玄机的道德故事。而这部分道德故事,正是我在读史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说起道德故事,在世风日下的今世,难免为一些人以为迂腐。然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重温道德故事的原因所在。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如果一个人掉到水里,你可以伸出手去救他,如果一个天下都掉到了水里,你如何去救天下,那就只有靠道德的回升。而历史的铺垫从某种角度上讲,正是在给后世人留下道德规范,令后人有所参照,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道德水平,并更加长远的延续下去。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如此虔敬的,严谨的,忠实的,一代一代的记录历史,有人为之穷经皓首,有人为之背负骂名,有人为之付出生命。
我在读历史时,常常为那些道德故事感动和震撼。我常想,如果今天的人也能如古人一样,讲道义,有原则,这个世界会美好得太多太多。然而道德并不是一个很理论化的东西,他的展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谓道不远人。如果让我说说道德,它的大象浑涵,我又如何能说得清呢,但是在历史中记载的那些关乎道德的故事里,我清晰的感受到它的存在与力量。
《后汉书》范滂传中记载了东汉名士范滂的故事。汉灵帝党锢之祸中,范滂罹难。他与母亲决别时,范母对他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李杜指的是罹难于党锢之祸的名士李膺,杜密。八百多年后,范滂的故事被十岁的苏轼读到。苏轼问母亲:“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母亲程氏回答道:“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范滂的舍生取义,范母的慷慨大义令人动容,苏轼小小年纪读到这样的故事,就会想到要像范滂一样,而苏轼之母也能慨然以范母为榜样,同样令人感佩。而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除了感动于古人之高义,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古人读书,能够以道相高,以德相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这也才是读史治学的意义之所在。
我喜欢读历史,只可惜读得不多,但每每开卷,必有收益。所以我有时会整理一些历史故事,是希望与更多朋友分享历史之厚赐。而我在整理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史料时,侧重点则在道德故事,而非各种制度。制度是一个时过境迁的东西,一个制度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地点可能就会对应不上,所以制度的参照是非常有限的。若夫放之四海而皆准,历之千载而弥新,那就只有道德。
在读史中,我虽不能像古人那样时时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但也渐渐学会去做换位的思考,如果是我,我能否做到像他们一样?有时我惊喜的发现心中也能升起“吾顾不能为滂母邪?”的那一念,这让我甚感安慰。当然,更多时候,我只能是仰之高义,却望尘莫及,每每此时,心中甚感不安。古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物质上的拥有不过是白云苍狗般的一场幻化,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而在于能够在白驹过隙间真真切切的提升自己,回归良善。这是我在历史中领悟到的,亦是我希望在现实中去身体力行的,非敢比肩于古人,庶几补阙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