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鹬的羽色一点都不亮丽,公母羽毛也差不多,虽然说是候鸟,但是在台湾几乎全年都可以遇到。
文/摄影:张易书
矶鹬之夕阳伴我归,旱溪。
等翠鸟的时候,遇到准备回家的矶鹬,在溪石上高鸣着另一半“回家啰!老伴!”,可惜的是夕阳这盏探照灯,失了焦,对照到岸边的狼尾草,如果夕阳再晚些下班,或是矶鹬再早点返家行程,就可以形成百万舞台的金辉画面了。
矶鹬的羽色一点都不亮丽,公母羽毛也差不多,虽然说是候鸟,但是在台湾几乎全年都可以遇到,也没有特殊的分布性,原则上只要是低海拔的河水溪边、渔塭湿地,大约都可以看到;只要他觉得安全了,经常就在溪石间,眯着眼(真的是把眼睛眯得细细长长的),像极了公园老树下下常见的长者,眯着眼睛等待时光的消逝;有时候遇到觅食的行为,看着他在溪石间,高频率的上下摇晃着尾羽,难怪很多人不晓得这鸟名时,都戏称“那里有只摇屁屁”。
往年有拍到浅水滩的洗澡泡水画面,今年只有观察到觅食,飞翔版偶见,但是我都没有拍好,矶鹬给了我机会,只是这周末我错过了。
在张大嘴喊叫个几轮之后,下游就看到摊翅拍击而来的另一矶鹬,越过这段溪石时,原本鸣叫的这只,也鼓起翅,比着翼,齐飞而归。
今年的旱溪这段,没有遇到金眼眶的小环颈鸻,真是奇怪,今年这些小环颈鸻,是都到哪里去了?可能需要到廍子溪去踏查一下,是否在那里,与高翘鸻舞着长短脚的冬天了?
拍鸟其实没有年份,只有季节,要不逐山,要不竞水,睬水鸟、访候鸟、观留鸟,然后这年又绕了一圈。
黑枕蓝鹟是爱凑热闹的鸟儿。
黑枕蓝鹟,风动石步道。
突然发觉,这是爱凑热闹的鸟儿,走在步道,搭乘手扶梯般的,瞧见远方水泥丛林缓缓沉下,而以为可以攀摘到的云朵,还挂在近不了蓝天,这时候唯一可以感觉得到,自己已然身处登山步道的表征,除了里山杂林外的,就是一团一团的鸟鸣声了。
单音在风动石步道比较少见,我的经验里,只有异常的鸣闹与异常的安静,安静的时候,我的步伐会快一些,鸣闹的时候,我会因着声音的来源,探找山鸟在何方,大多数时候是绿绣眼,有时候是红嘴黑鹎,最近让我揪心动念失去冷静的,是绿画眉。不管是ABC或ACD或AFJ等等组合,发现都有一个A会出现,这一个A就是黑枕蓝鹟了。
这不是风动石特有的鸟儿,因为我所处的校园中,也可以遇见,也因为如此,不管到哪里遇到,都会有种遇到老友与知音的感觉,这符合我的个性----总在异乡找故乡,不是漫飘的云,而是带着线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