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王藻修道有成,白日飞升,受赐号保和真人。(绘画:天外天/正见网)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一句话:“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一念之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有人说,一念之间,有人能成佛,有人却成魔;有人登上幸福的彼岸,有人却在苦海中沉沦。在一些民间故事中,有的人在一念之间获得转机,彻底改变了命运方向。
放下刀笔 修道成真
潼州有一个人叫王藻,曾在官府任职狱吏。每天一早出门,晚上回家时,他一定会拿回一些钱交给妻子,有时金额多达数十贯。他的妻子为人贤淑,丈夫不寻常的行劲,令她怀疑丈夫受贿,因枉断官司而得到这些钱。
于是,王妻就使了一个方法,试探丈夫是否执法公正。一天,王妻叫婢女送饭菜到官府里给王藻。待丈夫回来后,便问他:“刚才祭祀,准备了不少酒食菜肴,其中猪蹄很美味,所以送给你十三块肉,都吃完了吗?”
王藻回说:“我只得到十块肉而已!”妻子佯装大怒,说:“一定是被女婢偷吃了,不然,就是她送给了别人。这不得不审讯她!”王藻立即叫来一名狱卒,绑住女婢。那女子不堪忍受痛苦,屈打成招,胡乱招供。狱卒打了她一顿,把她赶走了。
这时,王妻开口说话了,“夫君,你担任推司已经很久了,每天都带着钱回来。我因此怀疑夫君刑讯逼供,枉判冤狱。所以就以女婢的事试探你,原来真有此事哇!”神情悲愤的王妻接着说:“从今以后,希望你不要拿受贿的钱回家,索拿不义之财,死后一定会遭罪的。”听完妻子一番劝诫,王藻豁然醒悟,汗流浃背,取来笔砚,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枷栲追求只为金,转增冤债几何深?
从今不复顾刀笔,放下归来游翠林。”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严刑拷打只为追求金钱,
没想到会增添许多孽冤;
从今往后不再用刀笔构陷,
放下贪财之心,回归竹林乡间。
从此以后,王藻将积攒的财物全都散施,并辞去官职,一心学道。传说王藻修道有成,白日飞升,受赐号保和真人。
预谋放火 一念之间善恶两重天
另有一则故事,发生在元朝至正五年。有一个南门桥军人叫张旺,人们戏称他“张牌”。此人向来凶狠、蛮横不讲理。他曾经在夜里盗窃城西田父的菜,被当场抓到后,田父按住他的头浸在水池里以示惩戒,才将他放回去。从此之后,张旺对田父恨之入骨,常常想着如何报复他。
一天夜里,张旺将火种装进小口大腹的陶器中,准备去烧田父的家。当晚月色稍亮。一名叫吴碧山的画师尚未就寝。忽然间,吴碧山听到一阵脚步声,于是隔窗向外看。他看见张旺往前走,身后竟然跟着上百个孤魂野鬼。吴画师大为惊恐。
大概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吴画师又听到一阵脚步声,他再次隔窗观望,这次发现张旺往回走,而他的前面竟有两个青衣童子引路,已不见那百个孤魂野鬼跟着张旺了。吴画师感到既震惊,又好奇。
平日,吴画师待张旺比较厚道。于是第二天一早,吴画师就去见张旺,问他昨夜干什么去了。起初,张旺不肯承认企图放火烧田家的意图,吴画师就将自己看到的景象告诉张旺。张旺才把以前发生的事如实相告,并且感慨地说:“一念之间,不能不谨慎啊!”
虽然无法得知那天夜里张旺遭逢何事,不过,张旺准备烧田家,心里必是恶狠狠的,以致招来上百的孤魂野鬼相随;后来也许良心未泯,转变了放火的念头,所以在回家的路上,有青衣童子为他带路。
后来,张旺出家修道,人们又称他为张道人,后来他也修道有成。善、恶转念间,他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事据:《夷坚志补》卷12、《辍耕录》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