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今年以创纪录的速度收购民营企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0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放缓和信贷紧缩加剧,但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对中国企业调查的数据显示,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今年以创纪录的速度收购民营企业。曾有网络热传文章呼吁民营企业应该离场,更显“国进民退”已成趋势。
中国“国进民退”已成趋势
中美第13轮贸易谈判将在下周开始,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中国经济放缓和信贷紧缩加剧,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和信贷资源的支持,而民营企业在重重困境中艰难求生。
《华尔街日报》10月1日的引用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的数据报道,具有政府背景的买家今年以创纪录的速度收购民营企业。2019年1月至6月,政府支持的买家购买了47家上市民营企业的股份。去年全年此类交易为52笔。
报道认为,对国有企业来说入股民营企业是实现公开上市、拓展融资渠道的方式之一。比如,民营企业家黄水寿以十二亿元将旗下公司27.9%的股份出售给国有企业。买方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公开表示,入股原因之一就是要扩大融资渠道。
《华尔街日报》还引用中国天风证券(TF Securities)1月份的数据表明了政府的介入力度,从去年十月起,地方政府和与政府有关的实体筹集了相当于一千亿美元的资金,该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股票、发放贷款等所有类型的交易。
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年2月的报道分析,银行拒绝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原因,包括民营企业的债券违约率较高,金融报表的可靠性不足等等。
有学者指出,国有企业“吃掉”民营企业后,可能会沿袭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削弱中国经济的活力。
中国(深圳)发展研究院院长樊纲在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在国有资本相对强势的情况下,一个令人担心的现象是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股权后将原有的管理方式引入民营企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活力。”
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实现了显著增长,而作为经济支柱的民营企业却陷入了萎缩之中,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国进民退,外企撤离”的衰退特征。
近年来,一些官方学者也附和当局不断发声,称要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增加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的比重。在2018年,一篇《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文章引爆舆论场。
文章写道:“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扩大……”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表示,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是可有可无!民营企业创造了50%以上财政收入;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
专栏作家蔡慎坤发文表示,总有些政经观察人士的嗅觉比常人要灵敏许多,在关键时刻,也总能够说出一些主子想说而又没有说的话。民营经济要“退场”,当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甚至伦理秩序遭到破坏,每个人都将付出代价,会发生什么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公私合营卷土重来
9月20日,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在线”发文称,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将抽调100名官员,作为“政府事务代表”进驻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等100家重点企业,负责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以服务于杭州新推出的所谓“新制造业计划”。
文章还说,这100家重点企业只是派驻官员的“第一批”,似乎预示未来所有民营企业都将有政府人员进驻。
以上信息引发公私合营再次上演的热议,网评认为成立党支部还不够,现在直接派人插手民营企业了。
推特上有分析文章表示,杭州市将派遣“政府事务代表”进驻阿里巴巴、娃哈哈等中国著名100家民营企业,其真正目的:1、把民营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完全管控起来,不留死角;2、不让民营企业家有资金出逃的机会;3、让这些民营企业向政府缴纳更多税款;4、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营及最终消灭民营企业创造条件。
同时,还传出消息指,在山西太原政府已开始试点,派驻会计接管民营企业的财务。这些迹象或意味着,由地方政府逐步控制民营企业可能是全国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