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所作所为,即使广大之处,可以极宇宙、穷日月,但是,至关紧要处,则在于时时修养自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儒家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首位。吕氏吸取这种智慧,认为君主修养好自己的身心,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位贤者,这是治理好国家关键的第一步!
自身、家庭、国家、天下:这四者的关系,是异位同本--四者虽各处不同的位置,但其关键,就在于“修养自身”。所以楚王问詹何如何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只听说过如何修养自身,没有听说过如何治理国家。”詹何言下之意,是君王治理国家首先在于修养自身,希望楚王首先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贤者。自身修养好了,才能做家里人的榜样,能做家里人榜样了,才能去治理国家,能把国家治理好了,才能去平定天下。圣人所作所为,即使广大之处,可以极宇宙、穷日月,但是,至关紧要处,则在于时时修养自身!
治国也如同驱使万物,遵循规律,治世体道,方能昭明鸿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懂得修身自贤的道理,就掌握了治国的规律。万事万物变化不已,其中都有规律可循,只有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驱使万物,才能得其所适,得其所宜。彭祖懂得修身重于为官,所以长寿。三代(夏商周)把教化放在首位,把刑罚放在其次,所以昌盛。这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田骈用修身自贤之术,劝说齐王时,齐王说:“我所拥有的是齐国,只想听听治理齐国的政事。”田骈回答道:“我的话里虽无政事,但可以此推知政事。就像森林一样,森林本身虽不直接等于木材,却可以从森林得到木材。希望齐王从我的话里,推知治理齐国政事的道理。”
田骈的道理,在于从修身自贤做起,就抓住了治国的规律。治国也如同驱使万物,遵循规律,治世体道,方能昭明鸿昌。
吕氏认为,不违背治理国家的规律,就是要懂得长短、屈伸、变幻自如的道理。不可强求时,则不去强求,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能总是贪得无厌,此时的得势和顺利,并不意味着永远胜券在握。就像吴王夫差在艾陵战胜齐国,后来却被越王勾践打败。齐湣王灭掉了宋国,却不能战胜燕国。人与人之间,也各有长处短处,此事因他所长可以做好,取得成功,彼事因他所短,则做不好,将会失败。所以在逞其所长之时,必须避其所短。吴起因只看到自己所长,看不见自己所短,只知道自己的贤明处,而不自知其不肖处,所以他虽然在西河打了胜仗,为魏国夺取了西河地,但却在文侯死后,因王错在武侯面前挑唆,而被迫逃难楚国,乃至在楚地,被旧贵族射死身亡,不得善终。
自我修身应该从实行孝亲、笃友、自明之类的事情做起。在家要尊敬长辈父母,在外结交朋友要真挚诚实。担任官职前,要省察自己是否真有贤德和才能,如果没有,就不要去担任官职。接受俸禄前,要自我检讨是否功绩相当,不要无功受禄。即使才华横溢,智力过人,也要时时谨慎,不要以才智自矜。这样就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祸患。治理好国家的人,看起来是伟大的,但必须从这些平凡小事做起。
明白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就是智慧。
(源自《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