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所绘《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中的乾隆皇帝与皇后富察氏像,现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她是大清史上三位最著名的皇后之一,虽没有孝庄的赫赫政绩、慈禧的位高权重,然而,她年仅37岁的生命却近乎完美,被后人誉为“大清第一贤后”。
被雍正一眼相中 指定她为弘历的福晋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比乾隆小一岁。她家世显赫,祖父、父亲、伯父在康、雍、乾三朝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要臣。出身高贵的她,温婉淑仪、端庄娴静。
富察氏九岁那年,一天雍亲王突然来访,看到书桌上抄录的经文,有欧阳询之骨、柳公权之风,便问出自何人之笔。富察氏的父亲答道:“是拙女习字。”雍正让小格格当面写来,格格略加思索,提笔敬录了康熙帝的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雍正问她,可能解圣祖诗意?格格说:“师父已讲过,‘在德不在险’一句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长城虽险固,没有德政、明政,再好的天险也挡不住我们满族的英雄。修仁德才能治理天下。”富察氏的聪慧给雍正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富察氏16岁参加选秀时,被雍正帝一眼相中,指定她为弘历的福晋。那时,弘历早已被秘密立为储君。雍正是在为弘历选择一位未来的皇后。他以其明君的独到慧眼,选出了大清王朝的一代贤后!
佳丽三千 乾隆最爱的只有她一人
乾隆即位后,立富察氏为中宫皇后。
他在诗中赞美妻子“姿容窈窕”,不仅指她外表美丽,更指她由内在表现出来的美好样子。
富察皇后是乾隆精神上的知己。她陪他一起吟诗作画、泛舟抚琴。她耐心倾听他的心声,懂得他心之所想,尽心帮他达成所愿,与他同喜同忧,替他分忧解难。
乾隆时常挂念各地的降雨情况。遇到干旱,富察皇后与丈夫一同担忧、一同祈天降福,每逢旱情之后的雨雪降临,他们又一同欣喜,相拥庆贺。
在生活上,皇后对乾隆也是呵护备至。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皇后就住到皇帝寝宫的外屋,无微不至地亲自照料,直到皇帝完全康复。
乾隆帝纳了不少妃嫔,但三千佳丽,他最爱的只有皇后一人。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乾隆登基后,就将以自己名号命名的紫禁城长春宫、圆明园长春仙馆赐给爱妻居住。他说,他对皇后是“一日不见如三月”,足见对她的深深依恋。
郎世宁所绘《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中的皇后富察氏像。
亲手缝制的荷包
皇后从不恃宠而骄,她为人和善低调,恪守传统,生性简朴,不尚奢华。平日不喜佩戴金银、珠翠,只用通草所制的绒花来修饰自己。
一次,乾隆对她谈起先帝创业时的关外旧俗:衣物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当点缀的,不像当今皇宫中用金线银线精绣成装饰物。
事后,有心的皇后特意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了一个满人随身的荷包,送给乾隆。乾隆大为感动,从那以后,他一直把这个荷包带在身边。看到它,就想起先帝创业的艰辛,提示他不忘祖宗本色,也寓有夫妻恩爱珍重之意。
夫君的贤内助
乾隆重孝道,善解人意的皇后就替他恪尽子女本分。
对待乾隆的生母——皇太后钮祜禄氏,她如同对自己的生母一样,朝夕承欢,嘘寒问暖。太后出身寒微,且与她性格迥异,可皇后待婆婆极为谦卑恭敬,毫无骄矜之色,太后逢人就夸她孝顺,一日也离不开这个儿媳。
宫闱内政都由皇后主持,乾隆称赞她“治事精详”、“轻重得体”,使六宫上下,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感恩守法,心悦诚服。她不施心机,以德服人,对属下平和有礼,慈爱、公平。
她的温柔陪伴、她营造的祥和后宫,使乾隆能够心无旁骛地治理天下。乾隆认为,他的千秋帝业有皇后一份功劳,称她是“古今贤后”。
郎世宁所绘《乾隆皇帝朝服像》,1736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主持大清朝第一次亲蚕大典
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历史上第一位教人种桑养蚕、制作丝绸的人,被尊为“先蚕”。
乾隆九年(1744年),举行了大清朝以来第一次祭先蚕神的典礼。皇后遵照《周礼》,率领众嫔妃、福晋等人,去先蚕坛祭拜蚕神嫘祖,向上天祈福,为天下女子做出采桑养蚕织丝的典范。
以后每年三月,她都践行这一古制。蚕丝多了,她不忍遗弃,便命人染上色彩,织成御衣,亲自献给皇帝。乾隆穿惯了锦衣玉裘,见到这些丝织御衣,感到格外亲切,多次穿着它们祭祀登朝。
丧子之痛
然而,作为一个母亲,富察氏是不幸的。
婚后次年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皇长女,不久就离世了。
嫡长子永琏,七岁就被密定为皇太子,乾隆称他“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没想到刚过两年,九岁的永琏就因“偶感风寒”而夭亡。
几年后,皇后生下幼子。乾隆称其“聪颖殊常”,起名永琮,意为继承大统之人。可小皇子未满两周岁,就因出天花不幸身亡。
八年之中,两度痛失爱子。所生的四个子女中,竟有三个夭折。接二连三的打击,使皇后悲悼成疾。
《弘历妃及颙琰孩提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幼子去世三个月后,乾隆和太后要东巡山东。皇后大病初愈,却不顾自身安危,执意随驾侍奉。她说她梦见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病好后应该去泰山还愿。乾隆答应了她的请求。
一路上,祭孔庙、谒孔林,登泰山,游趵突泉、历下亭。在龙舟上观鱼时,皇后提到庄子的一个典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时,她表面仍保持着端庄娴静,尽量为别人做到完美,可内里的生命正在被哀伤一点点耗尽。
返京途中,舟车劳顿,皇后受了风寒,最终病逝于德州舟次上,享年三十七岁。
《乾隆南巡图》(第六卷:大运河至苏州),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无尽的追思
天下臣民为皇后举哀服丧。乾隆悲恸不已。他不许其他嫔妃再去皇后生前住过的长春宫居住。皇后用过的东珠顶冠、朝珠、器具衣物,一律按原样安放,这样保留了四十多年,每年他都亲临凭吊。
皇后的谥号“孝贤”,是由乾隆帝亲拟、直接赐予的,这在清朝没有先例。因为他想起皇后生前的遗愿:早在皇贵妃去世时,乾隆赐谥为慧贤。富察皇后在一旁说:“他日赐我以‘孝贤’,可以吗?”
孝贤,是她一生的写照。
很长一段时间,乾隆都没有再立皇后。他说,实在是因为我与孝贤的恩情年深日久,任何人都无法取代。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真正能流传于后世的一百多首,都是为悼念孝贤纯皇后而作。
例如:“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啊。
郎世宁所绘《弘历观荷抚琴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意思是,我从此不忍再读《诗经》中的《关雎》篇,因为我的朱琴已经断弦。
乾隆八十岁时,又一次来到妻子墓前拜谒,他写道:“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一别三秋,祭奠你时忍不住又哭了。我年纪已老迈,并不想活到百年,唯一的安慰就是,最多不过二十年,就能与你相聚了。
每年的忌辰,乾隆无不亲临,最后一次已是八十六岁。他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每有重要行程或大事,他都会到她灵前细细诉说:“我们的女儿要出嫁了”;“我们的曾孙已经完婚”;“我们有玄孙了”……
他们相守二十二年,乾隆竟追思了她五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