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以为卖港谄习能飞黄腾达,名利双收,却未曾想陷入了骑虎难下之危境。(图片来源:看中國/周秀文)
【看中国2019年8月17日讯】(接前文)
5、香港经济的无底下滑,林郑垮台“双保险”
林郑卖港,关键在于经济。香港的房地产经济占主导,必须依赖大陆经济。大陆趁机侵蚀香港经济,挖空香港基础,进而吃掉香港外储。送中条例虽然是法律问题,但从基础上影响香港经济。有了送中条例,中共可以长驱直入控制香港经济,进而全面洗劫香港财富。
在川普(特朗普)的打击下,中共更急迫需要洗劫香港财富。川普肢解中共,主要目标是中国经济。5月之后,川普的大规模操作将中共达成筛子。在经济层面,外资踩踏式逃离中国,中国金融泡沫深度破裂,民企进一步灭亡,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国企的资金来源突然骤降,民众消费进一步断崖。中共面对川普的打击,必须“盘活存量”,找到新的资金维持生存。香港的剩余外储算是大钱,自然成为中共的主要目标。
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共灭亡在即》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分析和预测,目前全面兑现。《灭亡》分析和预测,川普政府将采取对中国打击的模式,顺序和节奏,川普完全按照预测操作。《灭亡》准确分析和预测,川普每一步打击之后,中国经济、金融和社会受到打击的状况。在川普打击之后,中共各地金融机构状况、各省的分类经济报表(过度粉饰过的)、民众个人反映出来的经济状况,完全印证《灭亡》中分析预测的全面正确和准确性。
香港作为中国对外金融中心,受到大陆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共同影响。当大陆经济自身变化影响世界经济时,香港经济变化滞后一个季度到半年。当国际经济影响大陆经济时,香港经济变化相对领先。
香港虽然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但是无论港府还是民众,都对国际经济和金融漠不关心。 2018下半年,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香港经济。香港社会的表现却是仿佛与自己无关,媒体很少报道相关进展,民众继续炒股炒房。即使有相关报道和分析,也是主要基于中共的利益,以看客的心理对川普持批判态度。不关心或者看客态度的后果是香港普遍不关心川普的综合措施,无法理解川普行动的相关后果,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对香港的影响。
林郑政府忽略中美贸易战,只关注中共。12月,习近平在阿根廷主动向川普团队投降。如果了解2018年中国大陆经济全面起爆,再结合阿根廷会议流出的信息,就知道习一尊的投降多么屈辱。反过来,简单分析习一尊的投降,也很容易理解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多么恶劣。事实上,林郑政府丝毫不关心,也不理解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无视中美贸易战对香港的影响,仍然积极卖港谄媚习。
即使形势明朗,林郑仍然一意孤行,令自己陷入绝境。2019年第二季度,大陆经济全面起爆的影响已经传导到香港,香港经济相当难看。5月,川普实施新一轮打击,中国大陆政治和经济系统迅速全面瓦解,树倒弥狲散。稍有政治经济常识的人,就能看到大陆经济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大陆政治的影响,但林郑政府毫无知觉,在各方反对的情况下,坚持推动并提前送中条例的二读程序。林郑的表现,如同1949年在大陆加入国民党并买房置业,丝毫没有看到马上降临的灭亡。
香港民众同样忽略外界变化,没有意识到反送中与经济的关系。港人以自发无组织的形式,积极参与反送中运动,聚焦于维护香港的法制、人权和自由。与此同时,港人完全忽略反送中的形势演化,以及反送中与经济的关系。随着港府与民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不断,香港的经济也受到相应影响。而且,示威者中的年轻人,发起罢工罢市,开始影响香港经济。随着形势向着日益极端的模式发展,港府与示威者势不两立,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必将全面影响香港经济。
林郑政府强调经济,试图打击示威者,树立正义形象。随着香港经济日益恶化,林郑政府开始强调聚焦经济,守护香港。虽然香港经济的下滑,主要由中国经济崩溃、中美贸易战和林郑送中条例而起,但是香港民众并没有看到整个系统的相关联系。民众没有及时指出,香港经济恶化,与林郑政府缺乏政策远见以及积极卖港直接相关。林郑利用香港民众的盲点和无知,将经济恶化的责任转移到示威者身上。
林郑利用经济的策略,试图照搬“反占中”的成功经验。2014年,香港发起占中运动,希望实现香港的真普选,后演变为雨伞革命。反送中运动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占中运动的延续。其时,港府发动“反占中”行动,打击占中运动。其中最关键的策略是,中共采取措施,卡紧大陆民众到香港旅游购物,同时控制大陆到香港的房地产资金。大陆游客和资金大幅减少,香港旅游购物服务业明显萧条,楼价下跌。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房地产权贵阶层趁机发话,以经济原因反对占中。以学生为主的占中群体缺乏知识和经验,更无明确的经济诉求,无法应对扰乱经济的指责,也无法帮助香港经济好转。于是很快,大部分民众为了眼前利益转向,纷纷反对占中,最后以港府胜利而告终。当前,林郑再次强调经济,完全是照搬反占中的成功经验,试图再次孤立示威者。
林郑诉诸经济的策略,可能会取得一定成功。由于民众的认识和知识缺陷,而且缺乏对失败教训的总结,所以,示威民众仍然忽略经济问题,没有针对林郑的策略,更没有系统的宣传措施,忽略揭穿林郑卖港,也没有要求林郑为香港经济困境负责。而林郑强调经济,将责任归于示威者,能获得不少只顾眼前利益的港人的支持,削弱反送中运动的力量。林郑如果在经济策略上取得进展,会缓解警察面临的崩溃危机。
不过,林郑本身缺乏宏观视野以及战略推演能力,无法预见更加恶劣的结局。反送中刚爆发时,林郑如果及时下台,则没有明显后果。林郑的坚持,让自己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已经欠下血债,难以脱身。如果林郑在经济策略上成功,坚持时间越长,林郑在台上的时间就越长,冲突更加升级,林郑背得血债也越多。而且,林郑无法理解,川普对中共下手越来越狠,大陆经济完全崩溃,无法再支持香港经济。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陆经济垮台,将会把香港经济完全拖下水,香港变成“赤贫之港”。随后,愤怒的港人会追剿林郑,林郑无处可逃。由于大陆全面崩溃的形势已经全面显现,进而迅猛冲击世界,港人清算林郑政府的事件也将很快爆发。
6、国际政治绞杀,林郑垮台的“三重保险”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林郑(香港)政府的无知令人发指。香港作为东方之珠,港府本来应该随时了解世界局势,据此做出独立的局势判断和相应政策。林郑政府完全谄媚习一尊,其丑态与内地政府毫无二致,在港府层面已经实现事实上的“一国一制”。
早在2018下半年,美国对中共的政治/军事绞杀已经全面成型,开始系统操作。《灭亡》全面分析和论述川普政府肢解中共,在政治/军事层面的系统操作模式,以及美日之间的配合,进而保护台湾。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美国国会、白宫、各部门政策、美军行动、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全面显示。
川普一声令下,系统全面行动,开启新一轮绞杀。2019年4月底,中共突然翻脸,撕毁接近完成的投降协议。川普勃然大怒,5月对中国开始新一轮制裁。制裁开始后,美国战略系统各部门都有相应的行动,打击中共/中国相关的利益体。日本随即跟进,虽然行为相当隐蔽,但是态度越来越明确。台湾总统蔡英文可能也得到相应信息,做了积极表态。
林郑政府的表现,远远低于国际政治的智商正常值。香港是信息自由之地,各种信息点击即见。5月之前,川普政府已经在做各种准备,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能嗅到政治空气的显著变化。英国首相梅尚未下台,也释放出对中共极为不利的信息。尤其在香港问题上,英国多次发出警告。梅与中共深度勾结,释放出的信息是试图帮助中共不要犯错误。5月后,川普开始打击中共,各种报道和分析更是满天飞,连篇累牍。只要过一遍相关分析报道,就知道川普正全面动手。梅也因为支持中共,在秘密会议上被曝光,加上脱欧不利,耻辱下台。林郑完全看不到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动作,坚持送中,根本就是政治白痴。
林郑政府的白痴来自于自身邪恶。林郑如果不是利欲熏心,不是为个人好处而积极卖港,就会以相对中立的态度审视局面。中共是极其邪恶的政权,这是共识,港人支持中共,并不是因为中共不邪恶,而是因为跟着中共能获得利益。当中共试图直接统治香港时,港人必然会积极抵抗。川普政府已经动手,打击邪恶的中共。林郑表面是天主教徒,深知邪恶意味着什么,但凡稍微有点良知,就能认识邪恶,与邪恶隔离
林郑的邪恶让自己深陷国际政治绞杀之局,成为其中的焦点。本来,川普政府肢解中共,安倍麻省政府侧面配合,实施循序渐进的波动式操作,香港只是边缘地区。港府如果认清形势,应该尽量低调,暗中积极准备,保护香港的利益。万万没想到,林郑竟然跳出来推动送中条例,引发香港的反送中行动,立即成为世界的焦点。在反送中行动中,林郑成为邪恶中共的代表,反送中的众多示威者成为正义的象征。由于反送中是完全群众运动,没有共同领袖,林郑成为反送中运动中唯一的主角,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林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愿。若有任何不利后果,均属咎由自取。林郑以为卖港谄习能飞黄腾达,名利双收,没想到香港出事后,中共除了口头支持以外,让林郑自吞苦果。林郑只能独自面对示威,独自支撑。
林郑只顾在香港镇压示威,忽略宏观上自己成为国际政治力量的敌人。在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彭佩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以及其他三位重量级参议员,会见黎智英。议长佩洛熙说,示威者是香港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日本首相安倍与习近平见面,直接提出香港问题。台湾总统蔡英文明确表示,只要她当总统,就不能让台湾变香港。新上任的英国首相鲍里斯,虽然聚焦脱欧,但其外相与林郑通话,强调《中英联合声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表示极其关切香港局势,希望中方保持克制。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诺,星期一在他的推特中表示,对香港抗议者的暴力镇压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政治绞杀是残酷的过程。基本可以确定,英国外相与林郑通话,意味着林郑面临最后的退出机会,不要再涉入当前的政治系统。如果林郑继续坚持,过了最后期限,必然死路一条。在超大规模的政治绞杀中,林郑作为极小的政治小人物,随时被政治的沉重铁轮碾成碎片。(未完待续)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