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仅文人墨客钟情于茶饮,市井百姓嗜茶者也为数不少。(绘图:志清/看中国 )
饮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仅历代的文人墨客钟情于茶饮,市井百姓嗜茶者也为数不少。文人把饮茶视为高雅之举,由此而生的抒情写意的咏茶诗词也数不胜数。数千年来,茶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为诗人所品,被剪裁融铸于诗,古谓咏茶诗、茶诗。茶有诗更高雅,诗有茶更清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大诗人,都有咏茶诗传世。其中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写得浪漫飘逸,别有韵味。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白居易的咏茶诗多达70多首,最为后人推崇的当是《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香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他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咏出了“从来佳茗如佳人”的雅句。
苏东坡许多的咏茶诗,茶诗一体,人茶一体,妙不可分。以香茶喻美人,语出惊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油膏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这首诗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口中皆无的美好感受,竟然从氤氲之气中品出佳人来了。
才华洋溢 苏东坡的饮茶诗妙笔生花
年轻时的苏东坡才华洋溢,前景看好,但因其为人耿介坦率,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遂得罪了许多权宦,屡遭打击、诬陷,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甚至儋州(海南岛),形同流放。虽坎坷一生,仕途多舛,但心胸旷达的他却没有因此被击垮,反而将这些经历转化成传唱千古的绝妙诗篇。东坡可谓全才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曾自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后人颂赞其文,有“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之赞誉。东坡任杭州太守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倘佯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并将西湖美景融入诗中:“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巧妙地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管晴天、阴天,均能展现不同的风景。西湖之诗情画意,若非东坡之大才,实不足以尽其妙。他的才能也在写作饮茶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在《试院煎茶》诗中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另一首《水调歌头》中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阙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其描述极为生动传神。
首创“饮茶三绝” 豁达的胸襟超越悲凉
苏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曾首创“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他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做“东坡壶”。东坡烹茶,非常钟情于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被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三国时期的魏人李康在他的《命运论》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苏东坡虽然聪颖过人,才华盖世,但是过人的智能却没给他带来好运,反而使他灾祸连连,《乌台诗案》因被控诽谤而入狱,他在诗中感叹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在他第四个儿子苏遁出生时,他曾作《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妄到公卿。”其一生际遇之悲惨,令人感伤。然而,尽管历尽人世间的沧桑,苏东坡却能以豁达的胸襟超越于悲凉之上。泡杯清茶,细读他的饮茶诗,也能感受到他那博大的心胸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