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宠信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图为《唐玄宗避蜀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唐朝的“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同时发生在唐玄宗的时代,是历史上“得贤则安,失贤则乱”的一个典型事例。
唐玄宗李隆基,少年时就有大志,一言一行很有主见,他因平定韦氏之乱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他首先果断的铲除了专权跋扈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并平反冤假错案,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他针对当时的吏治混乱、朝政腐败,表示要任人唯贤,提拔贤人做宰相。人们都说他“慧眼识贤相”,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都是他亲自选拔任用的。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以权谋私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这事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为他说话,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唐玄宗既知贤,也敬贤。姚崇、宋璟一心向公,唐玄宗视之如同唐初名臣房玄龄、杜如晦,每次晋见,唐玄宗都要站起来相迎;离去时,则要离门相送,其敬贤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张九龄,人称“布衣宰相”,他也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品德和才华被唐玄宗相中。张九龄为相之后,也像唐玄宗那样看重人品而不是看其背景。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重在品德。同时,对于唐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皇上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前期,由于知人善任,礼贤有加,在他的周围聚集起大批贤能之士。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据《新唐书》记载,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当时,全国都富裕殷实,一斗米才值十三钱。路边排列着各种店铺,为行人提供酒菜。店里还有作为脚力的毛驴,行走千里之外也不需要带着兵器。
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玄宗到后期,变得骄傲起来,越来越爱听阿谀逢迎之词,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盛世辉煌不再。
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心意。一次,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皇上此时上路会骚扰沿途的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就行了。唐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于是越来越信任他。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让李林甫当上了宰相。
李林甫掌权之后,嫉贤妒能,广结私党,排除异己,陷害好人。他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成语“口蜜腹剑”即出自于此。他堵塞言路,一次,他恐吓众官员说:“你们见过平时作仪仗用的马匹吧?只要乖乖按令行事,可以吃到三品料食,待遇够高吧,一旦有嘶鸣的,马上就被淘汰,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社会政治更加黑暗。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倦怠朝政,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杨国忠作为杨贵妃之兄长,其权势无人能比,不仅当了宰相还兼任四十多个其它的职务,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
杨国忠一手遮天,朝政混乱。当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找了一个大个的禾苗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当下边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时,他大发雷霆,竟然免其官职,令对其严惩,后来没有人再敢说真话。他拉帮结派,贪污纳贿,坏事做绝。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起兵反唐。因唐军很多将领骄横跋扈,军队毫无士气,不战而逃,叛军很快席卷了大片地区,直逼京城的“东大门”——潼关。朝中无人迎敌,玄宗只好起用已告老还乡的正直忠勇的老将军哥舒翰,统领着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万大军去前线镇守潼关。
哥舒翰上奏皇帝说:“安禄山不得人心,只要我们坚守城池,他们内部就会发生矛盾争斗,等他们的力量减弱,我们再出兵征讨,定能获胜。现在出兵定中埋伏。”当时远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也上书给皇帝:“潼关天险,足以坚守,不可出击,待援军到达,一举可破。”可是杨国忠妒嫉哥舒翰权重,怕其将来对自己不利,一再怂恿唐玄宗让哥舒翰出兵,唐玄宗听信杨国忠,接二连三下旨令哥舒翰出兵。哥舒翰只得率军出关迎敌,果然中了埋伏,致使唐军大败。哥舒翰被抓,因誓死不降叛军,被安禄山杀害,最后潼关失守。
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途中禁卫军将士发动兵变,要求唐玄宗立即将杨国忠、杨玉环正法,以向天下谢罪,唐玄宗无奈,只得杀了杨氏兄妹。而这时唐朝已经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了。
纵观贤才得失与国家安危的历史,不管任何时局,只要他以才自恃,缺德妄行,亲小人而远贤人,等待他们的只会是自取灭亡,因为无德乃人之大患。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只有注重修身,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不给坏人任何市场,才能政通民和、为民造福,为后世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