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6月1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报49.4,较4月跌0.7,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大型企业指数维持于50以上的扩张水平,但中、小企业指数仍处于收缩区域。包括新订单持续收缩,出口新订单降至近三个月新低。有金融界人士分析分析,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制造业又遭多重挤压,企业生存艰难。
美中两国关系持续紧张,企业对前景感到迷惘,导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一步转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报49.4,较4月跌0.7,差于市场预期。当中,大型企业指数维持于50以上的扩张水平,但中、小企指数仍处于收缩区域。新订单指数更连续多月处于收缩状态。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明显下跌2.7,至46.5的三个月新低。代表就业情况的从业人员指数下跌,是2009年2月,即对上一次全球金融风暴以来最低水平,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工量下降。
值得叫人忧虑的,是过去几个月,中央政府已投了超过4万亿的货币供应,5月最后一周,中国央行累计开展5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4300亿元,创逾四个月单周最大净投放。但中国内地金融界人士一般认为,这些救市措施已经失效,估计下半年经济会持续下滑。
基金经理:政府经济政策绞杀了民企生存空间
深圳一名投资基金经理王先生本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过去若干年,由于政府和投资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房地产,以至于未能完成调整产业结构及产业升级。去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的制造业又遭多重挤压,企业生存艰难。他说,中国制造业整体下行的趋势,短期内已无法扭转,下半年会继续下行:“原因有三点,第一,中国整个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尽管这些年我们的航空制造、精密电子制造、精密仪器制造获得比较大的提升,但是总体上我们处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分工的低端,而且长期以来,这个产业结构不稳定。所以过去若干年,我们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全力的从各个角度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尤其强调我们要高质量发展,但时机不凑巧,这两年没有完成。”
王先生表示,去年实施的“金融去杠杆”,却针对民企的“绞杀”,已让大部分民企丧失了流动性,产能恢复正常已不可能。他说,中国产业升级未能完成的根本原因是过多的依赖投资:“比如我们的房地产基建,过去十年、二十年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些行业也是极其赚钱的行业,客观的说它挤压了制造业升级的动力。另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也使得我们一些民企对转型的意愿不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接受香港电子媒体采访时说:“外部的因素,确实从新出口订单指数来看,回落比较明显,拉下了整个指数的水平;第二,也有季节性的因素,就是从生产和基建的情况看,南方的一些地方提前进入了雨季,所以影响了施工和生产经营。”
版权所有 © 2006, RFA。 经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