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旗。(图片来源:自由时报)
【看中国2019年5月30日讯】随着2020台湾总统大选将近,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有意参选者对两岸的看法也备受外界关注,近日有外媒访问学者,对有意参选者的两岸立场进行分析。
《德国之声》报导称,台湾总统大选距离还有约半年时间,蓝绿两大政党将在7月正式推出总统候选人。在民进党方面,他们的两岸立场最为清晰。
现任总统蔡英文和前行政院长赖清德,都有意愿参选总统,并与对岸划分清楚的界线,自觉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不过,两人在对外交涉的态度上却仍然有差异。
报导说,蔡英文用词谨慎,在国际场合时,她常用“台湾”自居,配合国际上对台湾的俗称。但以台湾民众为对象的2019年元旦讲话当中,她把“中华民国”和“台湾”两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变成“中华民国台湾”,以符合台湾岛内不同的身份认同。
而以“务实台独工作者”自居的赖清德,则被中国政府定义为绝不能接受的政治人物,中国官媒甚至叫嚣要用“反分裂国家法”对赖清德发布全球通缉令。虽然并未成真,但是这种程度的批判,多少呈现了中国官方对赖清德的看法。
报导又提到,另外一个台湾的主要政党,也就是1945年随着蒋中正迁移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但其两岸政策却模糊许多。
“国民党很少公开批评中国,也很少完全迎合中国”,文章认为,“虽然现在有意参选总统的国民党政治人物有八个人,但是他们在两岸立场上的差异,并没有像蔡英文和赖清德那样明确。”
成功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蒙志成向德国之声解释,这可能是因为国民党在台湾内部打选战,赢票重点并不在主权:“国民党是以经济诉求取胜。”
他补充说,两位民调最高的国民党参选人,现任高雄市长韩国瑜和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在经济方面有非常清晰的路线差异:韩国瑜对象在中产阶级以下的民众,农林渔牧产业发展;郭台铭则强调产业技术、国际链接,针对中产阶级以上的民众。
蒙志成认为,另两位参选人朱立伦和王金平,虽然也有提出经济政策,但是并未引起重视。
两岸对中华民国有不同认知
《德国之声》报导还谈到了中华民国的存在问题,即国民党是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创立,历经多次改革,打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之后与中国共产党交战,在1949年退到台湾,自此,两岸的历史解读就走上不同道路。
报导称,国民党延续着“中华民国”的国号,在台湾治权。在中华民国改由直接民选政府后,国民党依然以政党形式继续存在政坛。
哪怕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强调其代表“中国”的政权,但是国民党从未承认它的正当性。国民党更不认为自己战败了,战争也仍未结束。
另一方面,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明订,“中华民国”在1949年10月1日那天就已经结束。不只是在教科书中明列这一定义,更颁布《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要求中国媒体在提及1949年10月1日之后的台湾地区政权,都要使用“台湾当局”或“台湾有关方面”,不能使用“中华民国”,一律不使用“中华民国纪年”。
虽然如此,中国政府却仍默认国民党在台湾内部使用“中华民国”这个词汇。对此,政治大学国关中心主任丁树范分析,是因为国民党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国民党的“中国”与共产党的“中国”意涵不同;另一个原因是,国民党使用模糊策略,还在中国政权的容许范围内。
成功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蒙志成则认为,从九二共识,到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国民党的策略“就是让这个东西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基本上你不能说我是台独,因为我支持一中,我还是坚持中华民国;我也没有卖台说中华民国不存在。”
他认为中华民国这个名词,不同政治人物可以赋予不同的解释。例如,韩国瑜说“一中各表,一中是中华民国”。郭台铭则说“一中各表,各表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两人拥有共同的出发点,强调的却是不同的重点。
而另两位政治明星朱立伦、王金平,虽都表示有意愿与中国政府签署“和平协议”。但朱立伦主张“亲美和中”,也只是点到为止。
王金平则一再强调,签署和平协议是为了“让台湾可以争取足够时间和生存空间”。
最后,成大副教授蒙志成向德国之声表示,随着美中对持的逐渐升高,美国已经开始表示希望台湾能站清楚界线。另一方面,习近平在年初的《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纪念讲话上,明确把“九二共识”定义为“一国两制”,看起来也像是对两岸模糊策略失去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