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阎立本作《萧翼赚兰亭图卷》画辨才和尚坐的坐具,大概就是僧人所用绳床的一般形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南北朝时尚不多见的绳床,到唐代频繁出现在史籍中。绳床仍然多为僧人使用。例如《太平广记》引《纪闻》所记:“在山中遇一老者,‘端坐绳床,正心禅观’。”《旧唐书・王维传》记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孟浩然《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诗云:“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李白《草书歌行》诗:“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显然绳床一开始就和佛教有着某种联系。
唐代坐具
那么这种绳床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没有可能就是靠背椅,或者如人所言它与可折叠的胡床是一种东西?
《资治通鉴》引程大昌《演繁露》谈到胡床与绳床的区别时说:“交床(即胡床)、绳床,今人家有之,然二物也。交床以木交午为足,足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条,使之可坐。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绳床以板为之,人坐其上,其广前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搁臂,其下四足着地。”程大昌这里将绳床说成是一种高脚板带扶手的靠背椅,这种说法基本正确。
引几条唐代史料来看看绳床的形状。《太平广记》引《纪闻》记洪昉被人请去造斋,“四人乘马,人持绳床一足,遂北行。”这条史料说明绳床不能折叠,否则用不着一人持一足行路了。钱起《避暑纳凉》诗云:“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从绳床可“倚”看,它应该有靠背。
敦煌卷子《咸通十四年某寺器物帐》记有“木绳床”,说明绳床用木制成。《旧唐书・穆宗本纪》记穆宗“于紫宸殿御大绳床见百官”。“绳床”而“大”,又摆在宫殿里,显然也不能折叠。总之,绳床应该是一种带靠背的高脚坐具。它最初随佛教传来,由僧人使用。可能开始时在坐位和靠背上都有绳子编成的蒲团类垫子,所以叫“绳床”。传世阎立本作《萧翼赚兰亭图卷》画辨才和尚坐的坐具,大概就是僧人所用绳床的一般形状。
责任编辑:风轻云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