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近一步影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5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美贸易战致中国外贸进口大增出口下降,同时非洲猪瘟等因素也使中国CPI创新高,这些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一步影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5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为201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从环比看,CPI由3月下降0.4%转为4月上涨0.1%,主要受食品价格波动所致。
特别是鲜菜、猪肉、鲜果价格的同比涨幅都超过10%(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7.4%,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4.4%,鲜果价格上涨11.9%)。仅这三项食品影响CPI上涨约0.96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4月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在4月17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新闻发布会表示,从后期走势看,二季度猪价有望保持波动上行走势。下半年随着生猪出栏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节日需求的高峰,猪价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初步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创历史新高。
面对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的情况,中国将会进口更多数量的肉制品,导致全球范围内食物成本上涨,影响各国经济。INTL FCStone Inc.首席经济学家苏德曼(Arlan Suderman)具有约40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分析资历,他认为中国非洲猪瘟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将会导致全球食品价格大涨。
国泰君安花长春团队认为,非食品方面,本月原油价格上行、同比增速加快,对CPI亦有推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猪油共振”是通胀上行的风险因素。非洲猪瘟疫情蔓延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可能会导致下半年出现“猪”、“油(原油)”叠加推高通胀局面。
5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外贸数据,4月进口增速创半年新高,出口增速下降。中美贸易战形势突变,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外贸形势因此不确定。
据《路透社》5月8日报道,光大保德信宏观策略分析师邹强表示,当下贸易摩擦是资本市场关注的不确定性。不管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如何,这种进口强而出口弱、顺差收缩的格局都将延续。如果谈判不成功,美国再加关税,将势必影响中国出口;如果谈判成功,谈判的目的就是美国要缩减对华顺差。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认为,从短期来看,尽管猪周期带动食品价格上行,但这是一个未来持续数年的过程,除非有一些极端因素,极端情况是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农产品价格出现飙升。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综合考虑上游和下游物价变动情况,目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具备大幅转向或明显收紧的条件。如果没有失控的通胀,比如大于4%,没有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房价、股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货币政策转向。
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现阶段的货币政策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也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既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泛滥。
中国的CPI与猪肉价格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 CPI由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其他用品八大类组成,包括263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官媒举例说,在CPI这个大篮子里面,猪肉是其中一份子。如果人们每人每月消费1斤猪肉,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每个月不一样,所以它应该占的比重每天都是有变化的。总体看,猪肉价格在CPI的比重大约是3%左右,就是说人们一个月花100块钱,其中有3块钱是用来买猪肉的。
分析师指出,研究了猪肉价格,就可以预测中国CPI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