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李克强在今年中共两会上。(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4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林中宇综合报导)中国的习近平政权近几年以强力反腐知名,不过由于体制不改,除了越反越腐,中共固有的诸多党文化给当局带来意想不到的反腐“反效果”。韩媒近日的报导关注到这一点。
据《朝鲜日报中文网》报导,习近平政权旨在铲除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而展开的反腐败运动反倒带来了加强官僚主义的负面效应。报导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时不时召开的“反腐学习会议”,相较于挑战和创新,更热衷于思想检验。
报导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早前一则报导称:“目前的情况完全违背了现政府旨在改变公务员体制,提高工作成果的初衷。”
据悉,天津市从2017年6月起至去年共计召开了1.6万次面向公务员的反腐败会议,平均一天召开30场。前天津市长和公安局局长接连因受贿罪落马后,天津市当即表明要改正的决心,增加会议次数,反复举行小规模的小组讨论会。
《天津日报》还自夸称:“天津市彻底树立了公务员纲纪。”但报导说,事实上,在天津的公务员之间却出现了:“每天出席会议,没时间工作”的言论。
这种情况其实在中国各地官场都很普遍。许多官员对于反腐整改的响应明显是任务式和敷衍了事。在当局更热衷于思想检验,大搞所谓“政治体检”的压力下,中国的一线公务员相较于工作能力,更加注重证明自己的“清白廉洁”。
比如,广东省一位公务员被上级列为“需要关注的对象”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没有问题,不得不以“社会稳定目标”为题写了一篇长篇的汇报文章。
报导说,公务员消极怠工的态度已经蔓延开来,以致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等各项行政程序也出现了推迟。
事实上,怠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公开的陆媒报导显示,近年整个中共官场怠政懒政乱象频现。官员被曝在上班时间赌博、吸毒、打游戏、网购、看色情片、甚至通奸等。
中共官媒曾多次报导,总理李克强自上任以来,时常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和官员怠政等“经常发火”。据官媒披露,有一次李克强发火时,一度用茶杯敲砸桌子。
今年3月5日的两会上,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及官员怠政等老问题,似乎火气很大。
他说,“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重留痕轻实绩,加重基层负担。少数干部懒政怠政。”
李克强讲话中批评官员怠政的还有许多,比如,针对企业做项目被政府机关繁琐手续刁难,他说,“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怠政”“懒政”被认为是各级官员对反腐的一种另类抵挡方式,正成为让当局无计可施的政权另类危机。
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共反腐以来官员对高层的反腐行动极度不满,出现耳语诋毁和消极怠工。他们怀念江胡时代“用腐败换合作”的方针,对近年来“用反腐逼合作”的方式百般抵触。但中共官员有二心,不是与专制有二心,而是与反贪有二心。
中共官方专家的观点则归因于“严格的公务员评价制度”。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严格的公务员评价制度正使官员们成为‘逃避责任的高手’。”
但相对于西方成熟的民主国家,“严格的公务员评价制度”真的会成为导致官员怠政的原因吗?
中共政府于上月11日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中共官方媒体则异口同声地跟随高层的调子批评官僚主义。
今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官方也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地方政府的形式主义。但外界认为,这显然在误导社会舆论,除了一贯的官商勾结,这场盐城惨祸实际上是中共屏蔽信息和引导新闻舆论的维稳机制所致。中共屏蔽言论、掩盖真相加速了灾难的到来。当局一直迫害记者和维权人士,也使民众丧失知情权和社会援助。
同时引起公众愤怒的还有,这场重大灾难发生后,中共25名政治局委员没有任何一人到现场探视灾情或去慰问。这一打破国际惯例的“恶劣的先例”,也引发批评。
旅美中国作家陈破空日前在自由亚洲电台发文表示,发生如此巨大的灾难与人祸,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竟无一人到场。等于承认,他们这个红色政权,已经完全丧失社会公信力,不受人民欢迎。
这显然说明,中共官员不对民负责的态度,是从上而下的,是严重的体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