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前海展示厅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系统图”。(本土研究社/FB)
【看中国2019年3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政府在一片反对民意下,力销“明日大屿”填海工程,并公布初步估算至少花费6000亿港元建造。有民间智库发现,港府一直以来没有公布的细节,出现在了深圳前海展示厅中。
现“高铁支线” 从深圳直贯东大屿人工岛
本土研究社成员杨夏至22日在接受商业电台节目访问时,透露成员日前在深圳前海展示厅中,发现了一幅“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系统图”。其中揭露,大陆当局早已“预见”填海工程,并将其命名为“东大屿都会区”,未来高铁也将会有一条“支线”,从深圳前海出发,穿过屯门、大屿山,直接到达“东大屿都会区”。
本土研究社指出,这条支线长度将与现存的深圳北至西九高铁差不多,但这个巨型基建计划从未从港府口中透露半点。智库形容,香港政府其实很早就知道相关计划,因为2016年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港时,时任发展局局长陈茂波(现财政司司长)就曾向其介绍一个“从未向公众披露的东大屿人工岛”模型,而面对港人,则只是在《香港2030+》画出了一个很粗略的“六角形”。
智库认为,事件反映香港的发展计划已经以配合大陆为主导,因为“大陆方面没有决定、所以对市民交不出明确答案”。此外,港府早前估算“明日大屿”至少涉资6000亿港元,但连同基建建设、加上若要建造高铁,成本将超过1万亿港元,相当于香港全部库房储备(香港政府的库房目前有约11000万亿港元储备)。
以解决“土地问题”包装的计划?
特首林郑月娥于施政报告中将“明日大屿”列为“重点工作”,该计划下,港府估计填海至少1700公顷,并声称建成的东大屿人工岛可以提供26至40万的住屋单位,让70至110万人口居住,能够解决香港的“土地问题”。
不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独立管理顾问任宪邦在2016年撰文指出,根据统计处的估计,香港的人口将于2043年达到高峰的822万,到2064年将回落至781万,故此东大屿都会在2040年代落成之时,香港的人口和住户总数都在下跌,东大屿人工岛却平白为香港新增可容纳70万人或26万户(平均每户2.7人)的住屋供应,相当于浪费社会资源。意味着建造东大屿人工岛的目的或并非解决“土地问题”,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事实上,港府进行填海的决定是在去年专责小组公布报告前宣布,当时被香港各界批评为绕过民意。虽然林郑月娥声称,如此大规模的填海计划与“其他智库或机构的建议无关”,但港民发现,这个填海计划十分“似曾相识”。那就是以前特首董建华为首的“团结香港基金”所提出的、填海2200公顷计划。
团结香港基金提出的“2200公顷填海计划”。(图片来源:基金会网站)
港府疑绕过民意 中资高调表态支持
《苹果日报》早前指出,根据官方“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只有“丙组海港工程公司”才可以竞投价值超过港币3亿元工程,其中有至少13家中资、国企、中港联营及港资企业。包括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以及早前涉及港铁工程丑闻、以及有份负责高铁工程的礼顿建筑(亚洲)有限公司、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保华建筑有限公司以及新福港(土木)有限公司。
不少这些公司的高层,都曾高调支持填海,部分更身兼“团结香港基金”成员,包括身兼全国政协及“团结香港基金”参事的其士(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非执董施荣怀,他也是香港本届特首选举的选委;以及“团结香港基金”委员会成员、保华建筑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李焯芬等。
同时,中资企业高层例如中国建筑独立非执行董事何钟泰,去年就曾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在《信报》撰文《我们需要“东大屿都会”来发展香港》,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本届特首选举的选委之一。而同样具有类似背景的人士,不再一一细数。
事实上,部分高层同时身兼香港特首选举选委,或已经涉及潜在利益冲突。由于香港特首并不是由公民普选产生,而是由一个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投票产生,并规定其中需包含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因此外界一直质疑特首由北京内定产生,而特首为了“谢票”,需实行投票给自己的选委的“意愿”。
不少有关企业的高层,都身兼香港特首选举选委。图为林郑月娥。(Getty Images/Anthony Wal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