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被人误会了若干年的宝钗扑蝶,可以像黛玉葬花一样在读者心目中成为真正美丽的经典。(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扑蝶是历来仕女图的绝佳题材。“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好一个可爱的闺中女儿。这也几乎是宝钗唯一一次充满天真可爱的女孩行为,但是接着出现的“滴翠亭事件”让宝钗形象大打折扣。宝钗嫁祸于林黛玉,这让很多热爱林黛玉的读者愤愤不平。如果说宝钗一直以“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面貌示人的话,“宝钗扑蝶”则彻底地揭开了她的虚伪可憎面目。
然而,宝钗扑蝶的真相真的如此不堪吗?
以心理学分析“宝钗扑蝶”
我们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件事。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维意识支配的,而一个人情急之下的反应也是其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在在瞬间的折射。每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从事的角色、接触的人不同,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同,故形成每一个人复杂而独特的个性。
一、宝钗当下的心理活动
宝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端庄守理,成熟稳重的大家闺秀。“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人谓藏愚,自云守拙,随分从时”。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因为宝钗是恪守礼教的大家闺秀,而小红坠儿私相授受在当时是非礼之事,宝钗听了焉得不惊?
接下来便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这是第一层意思,小红坠儿的不正当行为被自己撞见,“他们岂不臊了”?他们自己会很难堪。宝钗怕对方难堪。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
这是第二层意思,“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生事”,宝钗担心生出不必要的事端。比如司棋和潘又安的事情被鸳鸯撞见就一病一逃;金钏被王夫人抓住了短就投井自尽。小红是个“刁钻古怪的东西”,即使自己不走极端,也难免生出别的口舌是非。
“而且我还没趣。”
这是第三层意思。作为大家小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宝钗自己也会感到很尴尬。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是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作出最后的决定。“躲不及,只有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的这个作法不只是撇清自己,保全自己,而是更多的从小红坠儿的角度着想,再则就是和其一贯的息事宁人的做派有关。
二、观审宝钗先前的言论
在协理探春理家时,宝钗曾经说过“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他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处理事情的态度,“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自己心里明白即可,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是兴旺之家。
三、宝钗为何拉黛玉入事中
她为什么说林姑娘呢?这也是一种常态的应急反应。不但不能说明宝钗蓄意嫁祸林黛玉,反倒说明宝钗与黛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群芳中只有钗黛为其中翘楚。二人见识才华均高于众人。惺惺相惜,日常关系也比较亲密,经常在一起说笑嬉戏。而且当时宝钗正好是要去找黛玉的途中,所以宝钗很自然地就说到了:“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因此宝钗扑蝶绝对不能理解为宝钗嫁祸于人,蓄意嫁祸黛玉更是荒唐。
其实,“宝钗扑蝶”绝对不能理解为宝钗蓄意嫁祸黛玉,而应理解成曹雪芹有意塑造人物的多面性。(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曹雪芹为何写“宝钗扑蝶”
其次,为什么要写宝钗扑蝶?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宝钗给人的印象是呆板的女夫子,是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是八面玲珑的女诸葛,是杂学旁收的智多星。或许家庭环境让她早早地具备了这个年龄女孩子不应该有的成熟和稳重,但其内心深处仍然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看到蝴蝶,想着扑来玩耍,一副娇憨可爱的女儿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宝钗的另一面。
这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的多样化的,而不是脸谱化的。鲁迅曾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这段对于《红楼梦》写法的评论是非常精当的,也是至高的。人是有多面性的,我们通过宝钗扑蝶看到了其性格的不同的侧面。
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之意
第三,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并举,有没有特殊的含义呢?答案是肯定的。
本回故事的章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并举的。林黛玉的一篇《葬花吟》让多少人悲叹唏嘘,后文还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我们知道,“黛玉葬花”绝不仅仅在于葬花行为的本身,更在于昭示女子命运和结局。所有美丽的女孩子如果盛放的花朵,但都要经历必然的飘零,她们的最终命运是如此的悲凉。
那么宝钗扑蝶是否也有这样的象征意义在内呢?
谈到蝴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梁祝化蝶的凄美爱情传说了。蝴蝶象征着美好的的爱情。梁山伯和和祝英台的爱情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完满的结局,最终变成一对蝴蝶,相依相伴,自由飞翔。
关于蝴蝶,我们还会想到中国最早的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的庄生梦蝶的哲理故事,蝴蝶也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通常说来,一个人梦中的世界是虚幻的,而现实的世界是真实的,但庄周对于梦幻和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庄周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生?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梦文化,但更多的文人并没有意识到庄周的辩证的哲学思想倾向,而是把庄生梦蝶和黄粱一梦、梦笔生花、南柯一梦等看作虚无缥缈的世界。他们把希望寄讬于梦中的、幻想中的世界,来逃避这个丑恶的现实世界。
那么,宝钗扑蝶在象征意义上就不再是单纯的“扑蝶”玩戏,而是一种有着文化象征意义的行为,那就是对于自由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和最终爱情破灭的惆怅。
宝钗是群芳之冠,黛玉是潇湘妃子,她们可以代表《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孩子。黛玉葬花,自己的青春也早早埋葬,宝钗扑蝶,自己的爱情也最终灰飞烟灭;黛玉葬花,象征着所有薄命女孩芳华早逝的命运悲剧,宝钗扑蝶象征着所有女孩子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以及最终要面对婚姻不幸的无奈现实。即使落实到文本中,宝钗并没有扑打到蝴蝶,而是追随蝴蝶翩飞的身影,恰恰说明了她对美好爱情和自由精神的无比向往。
很多读者出于对宝钗的偏见,认为宝钗扑蝶的意思就是宝钗破坏了宝黛爱情(一对玉色蝴蝶),这种理解未免太狭隘了。如果我们将这一章回内容放到《红楼梦》的全书来考量,放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来思考,就不会那么狭隘而主观了。
在富察明义的题红诗中: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宝钗天真可爱、憨态可掬,她追着蝴蝶奔跑,当蝴蝶绕墙而过,忽然看到了盛开的丛花,不由自主地采摘起来,手里拿着花朵却把扇子遗落在苍苔。
宝钗不是一架机器,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正值青春妙龄,她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深藏内敛,但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也有感春怀秋的少女情怀,也有采花扑蝶的忘情时刻。
希望被人误会了若干年的宝钗扑蝶,可以像黛玉葬花一样在读者心目中成为真正美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