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国军抗日剿共十大王牌军——新六军 (看中国原创视频)
自1924年,蒋介石在广州黄埔建军,到国民政府1949年退守台湾,中华民国国军英勇奋战,浴血保卫中华民族。国军在大陆这25年期间,历经东征平叛(1925年-1926年2月),北伐统一中国(1926年7月-1928年),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两次剿共战争(1930年-1934年,1946年-1949年),涌现出众多功勋卓著的王牌军。
最杰出的国军抗日剿共王牌军如下:
第一名:第七十四军(1937年9月—1949年10月)
代表人物:张灵甫、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余程万、邱维达、罗幸理
第二名:第七军(1924年—1952年底)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宗仁、夏威、廖磊、张淦、徐启明、钟纪、李本一
第三名:第五军(1938年11月-1949年)
代表人物:徐庭瑶、杜聿明、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高吉人
第四名:新一军(1942年10月——1948年10月)
代表人物:孙立人、李鸿、刘放吾、郑洞国、潘裕昆
第五名:第十八军(1930年8月—1956年5月)
代表人物:陈诚、罗卓英、周至柔、黄维、方天、胡琏、高魁元
第六名:新六军(1944年—1948年10月)
代表人物:廖耀湘、阙汉骞、李涛
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1942年4月,缅北军事要地腊戍、八莫、密支那相继失陷,中国远征军被迫全线撤退。原隶属杜聿明第5军,在1939年参加过广西昆仑关战役的廖耀湘新编22师,几经曲折与磨难,于8月抵达印度的蓝姆伽,接受美国顾问训练,并换装美械,重获新生。
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以郑洞国新编第一军(辖孙立人新编第38师、廖耀湘新编第22师)为主力,在英美军各一部的配合下,开始反攻缅北。廖耀湘率新编22师,协同孙立人率领的新编38师,给日军的王牌第18师团以毁灭性打击,异域扬威,蒋介石通电嘉奖新编22师为“中国虎”。
1944年5月,攻克密支那后,在新编22师的基础上,扩编为新编第六军,廖耀湘出任军长,从此成为中央军五大主力之一。此后,新六军(正式番号“新编第六军”)被蒋介石军委会紧急召回国,参加保卫大西南。
1946—1948年,东北战事示意图。(看中国视频制作)
1946年1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奉命率领20多万国军精锐,总计8个军又一个整编师,自云南开赴东北剿共。新六军是最早抵达东北的主力军之一。在友军的配合下,廖耀湘率新六军连续攻占盘山、台安、辽中,并打通了辽阳、鞍山与沈阳到营口的交通线。
3月,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抢占了东北战略要地四平。国共双方投入精锐主力进行“四平会战”(国民党称“四平街会战”)。杜聿明指挥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等国军精锐,在空军的配合下,多次发动进攻,一直到5月上旬,始终无法突破共军在四平的防线。而林彪共军除了固守四平,又发动新攻势,攻占了哈尔滨。
5月17日,蒋介石派遣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奉命飞赴东北督战,东北国军士气大振。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和陈明仁71军,兵分三路向四平共军进逼包抄。在5月18日的激战中,新六军以李定一第65团一个团的兵力,在威远堡门突破共军韩先楚三纵的防守,攻克四平制高点塔子山,切断了共军主力的退路,为孙立人新一军最先冲入四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路国军仅用两天半时间,便于19日收复四平,将十多万林彪共军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数万,向长春、哈尔滨方向仓皇逃亡。
在东北剿共作战的前期,廖耀湘率新六军对林彪东北野战军作战胜多败少,许多时候的战绩并不逊色于孙立人指挥的新一军。尤其号称“中国虎”的新六军新22师多次以一个团的兵力击败林彪共军一个纵队,令共军闻风丧胆。在东北林彪共军中,先流传着“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后来就流传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的顺口溜,可见新六军对共军的威胁。
自1946年“四平街会战”国军大败林彪共军后,“东北行营主任”(东北最高军政长官)熊式辉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国军剿共不力,林彪共军在苏联大力扶持援助下,东山再起,迅速扩张。至1947年上半年,廖耀湘新六军等国军都开始遭到林彪共军的袭击,国军损失不少,有的军甚至整师被歼,孙立人指挥的新一军也被吃掉三个团。8月,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被调离东北。“东北行营”改组为“东北行辕”,参谋总长陈诚奉命抵达东北,接替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上任后,大力整编和扩充军队,把东北国军扩编为4个兵团,其中王牌新一军和新六军都从一个军扩编为2个军,晋升上校廖耀湘为第九兵团司令,下辖新六军和新编第3军,李涛继任新六军军长;出身于土木系第18军并曾在杜聿明第5军廖耀湘新22师任职的潘裕昆继任新一军军长。
正当参谋总长陈诚紧锣密鼓整编扩军时,林彪指挥共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接连消灭东北国军8个师约15万兵力,占领城市18座,把国军主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地区。东北战局对国民党已经十分不利。
1948年1月,蒋介石把“东北行辕”改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委任卫立煌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剿匪总司令”。不料,早已通共的卫立煌故意把东北国军困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个互相孤立的大城市,国军士气不断低落,战局不断恶化。
卫立煌收买人心,极力拉拢廖耀湘,极大地扩大廖氏的统兵权。其他国军兵团的司令都是中将军衔,卫立煌却让黄埔6期生廖耀湘上校统辖总共6个精锐军的兵力(潘裕昆新一军、龙天武新三军、李涛新六军、郑庭笈第49军、刘玉章第52军、向凤武第71军、外加骑兵炮兵部队)。经过卫立煌的扩充,廖耀湘第九兵团号称拥有国军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6个军兵力,却对林彪共军消极作战。在卫立煌的蛊惑下,卫立煌、廖耀湘两人多次拒绝执行最高统帅蒋介石关于打通锦沈线交通,将国军主力调往锦州或撤往关内的命令。
1948年9—10月,毛泽东令林彪共军发动辽沈战役(国民党称“辽西会战”),卫立煌拒不执行蒋介石关于派兵紧急增援锦州范汉杰兵团的命令。廖耀湘率第九兵团(西进兵团)出沈阳西进,攻占彰武之后,犹豫徘徊耽误了整整5天的时间,没有派兵增援正遭林彪共军重兵围攻的锦州范汉杰兵团,结果第九兵团5个军12个师(除了刘玉章第52军外)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林彪共军包围全歼,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大批将领被俘,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71军91师师长戴海容等人乘乱逃脱。东北全境沦陷。
1949年,潘裕昆在香港叛变投共;卫立煌则在香港向毛泽东发表拥戴电,并于1955年去北京投共。
(未完待续)
点击延伸阅读:《中国杰出抗日名将 荣膺中美英法二战勋章(视频)》
点击延伸阅读:《国军抗日剿共十大王牌军(一) 第七十四军 第七军(视频)》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