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方势力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不断崛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日本在二战中,通过军事入侵亚洲周边国家而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苦难,其中军方在这个过程中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日本政府内阁的控制而开始擅自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最终也使日本本身深受其害。那么日本军方势力是如何在一个宪政民主体制下崛起的呢?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从结束锁国时代而迈入开国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用了大概45年的时间,便使日本一跃而进入西方列强阵营,留下了一个奇迹般的记录。从明治时代结束而进入大正时代后,日本军方势力开始在内阁中的影响逐渐变得强大。
当时的内阁是由伊藤博文组织的“立宪政友会”跟藩阀交互主持。不过,在明治时代终结之时,在中国发生了孙中山推翻满清政权的辛亥革命,从而诞生了中华民国。当时正是处于日本的西园寺公望的第2次内阁。日本陆军由于对中国的动向非常警惕,因此要求向朝鲜增派两个师团的军队。
但当时日本政府由于财政处于极其困难的状况而拒绝了陆军的要求。于是陆军大臣为了对此表示不满而表示辞职,并向大正天皇递交了辞呈。然而,陆军在此同时又不提出新的陆军大臣人选。对于当时的内阁来说,若无陆军大臣,内阁便无法成立,而内阁若不能成立,就必须进行内个总辞职。
这个问题跟当时日本实行的“军方大臣现役武官制”有关。在山县有朋内阁时代,随着政党势力的不断增大,为了防止政治势力渗入军中,特地规定,日本内阁中的陆军和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军人来担任。但是这一规定反过来给了军方来影响日本政治的一条切实途径。
在陆军不提出新的陆军大臣人选后,果然导致了西园寺公望第2次内阁的倒台。后来在经过几轮内阁的更替后,大隈重信所率领的立宪同志会受到了长州派系以及陆军的支持,因而在选举中轻易地赢得了大选而胜出后,陆军向朝鲜派遣2个师团的要求终于遂愿了。由此军方对内阁的影响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而这又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以下屡试不爽的战术所致。
这就是,如果哪一项政策不遂军方之愿了,军方就让军方的大臣辞职并且不推出新的候选人,因为没有大臣的话,内个只能总辞职。于是他们通过反复运用这项策略,使得以后各次内阁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那就是不听军方的建议,结果必然是倒台。就这样,军方的发言权由此变得越来越强大。
后来,军方开始直接对内阁人事提出要求。在广田弘毅受到天皇组阁的命令后,开始建立内阁,其成员中有后来成为战后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当时陆军就以吉田茂是个自由主义者,因而以将他排除出内阁为前提才能提出陆军大臣为条件,使军方开始直接介入了内阁人事的事务。
尽管如此,在日本政界还是有人力图尽量减小军方的影响。在第1届山本权兵卫内阁时,尽管山本首相本人就是出身于海军,但他还是坚决抵制了军方的反对,而将军事大臣必须由现役将领来担任的制度进行了改变。他将其中“现役”两个字删除,改为由预备役或后备役或退役将官来担任。这样一来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方对内阁人事权的影响力。至少在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恢复军事大臣由现役将官担任制度前,防止了军方全面接管政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