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高纤与定时、定量的饮食原则,能改善高血脂与肥胖,降低胆结石的风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有许多胆结石患者不自知,等到胆结石导致疼痛时才赫然惊觉,错失早期治疗时机。目前罹病族群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尤其4类族群更是胆结石的高危险群。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急症外伤外科主任黄宏昌表示,胆结石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根据统计,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3人罹患胆结石,但是“不见得会不舒服”。黄医师说,许多人都是在健检时发现结石,但因为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于是就放着不管,发作时还常误以为是胃痛,导致延宕就医时机,等到确诊之后,往往已经无法立即处理,需要等到急性发炎期过了之后才能动刀。
4大高危险人群
人体是否会结石,主要跟个人天生体质有关。但肥胖者、中年女性、家族遗传者以及糖尿病患者4大族群,是罹患胆结石的高危险群。
目前研究指出,三酸甘油酯过高的人比较容易得胆结石,建议有胆结石的人饮食清淡。此外,长期节食或三餐(尤其是早餐)不定时的人,由于胆汁没有适时排出,一直停留在胆囊内,容易因为太浓稠而结石。故把握饮食少油、高纤和定时、定量的原则,改善高血脂与肥胖,并且多加运动,即可降低胆结石的风险。
胃痛还是胆结石如何分辨
由于胆结石和胃痛的疼痛部位接近,都在中央腹部上方,如何大致判断是胃痛还是胆结石呢?教你1招:看看是“饭前”还是“饭后”。
1、胃痛
饭前痛,是胃痛的机率高。剑突下疼痛,周期性发作,进食后缓解。胃痛一般为剑突下或上腹部烧灼样、齿咬性或饥饿性疼痛,疼痛可因进食、饮水、服用抑酸药而缓解。胃病大多都是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失调或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有关。
2、胆绞痛
饭后痛,尤其是吃完高油、高盐的大餐后,腹部有“像胃痛的感觉”,就要怀疑是胆结石痛的机率高。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胆绞痛有可能反复发作,有时可持续数十年。疼痛呈间断性钝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当结石阻塞胆管时,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胆结石的症状
(1)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见症状之一,疼痛强度可由轻微闷痛到严重的绞痛,严重时背部或右肩也会疼痛。
(2)腹胀:大部分是右上腹出现饱胀感,会伴随呕吐或是打嗝等症状。
(3)黄疸:胆结石由胆囊管掉到总胆管内,并阻塞总胆管造成黄疸,病患会出现肤色以及巩膜变黄。
(4)其他症状:其他症状诸如发烧、畏寒、消化不良、茶色尿以及灰白色粪便等。
至于肝痛,是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的部位有疼痛的感觉,疼痛性质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时间内,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适。疼痛可时轻时重或短期自行缓解。
黄宏昌医师建议,如果已经发现结石,最好尽速就医,先判别结石是否已发炎,并透过超音波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胆囊壁是否已经变厚或长出息肉,定期追踪。如果发现胆结石增大增多,或是结石大小有改变的明显,都可以尽早治疗。
胃痛的预防
1、饮食有节
防止暴饮暴食,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烦恼、忧虑,保持乐观情绪。
2、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
3、温度合适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4、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维护作用。
5、饮水择时
最佳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6、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维护作用。胃液中坚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效,维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如果经常胃痛,很有可能是胃肠疾病,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