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示意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北魏时的北天竺人、高僧菩提流支,又被称为道希,是翻译佛经的高僧。他学通三藏,且善解义理,为了更广泛地弘扬佛法,他离开了家乡,并于北魏永平初年(公元508年)来到了洛阳。
魏宣武帝对他甚加礼遇,并敕命其住于永宁寺。在此期间,魏宣武帝为他提供了丰足的衣食汤药等供养,还敕令七百个域外来华的僧侣协助他翻译佛经。宣武帝对翻译佛经大为重视,因此一时间佛法隆盛,法师中英才辈出。
宣武帝还敕命居士李廓撰写《众经目录》。李廓亦是学通内外、博览经论之士。对于菩提流支译经之功绩,他曾在经录之序言中说:“自魏太平至天平二十多年间,菩提流支从洛阳到邺城,共翻译佛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盘》等论。”
李廓还在序言中提到说,在菩提流支法师房间里,梵本经论有近万夹,新翻经典笔受稿本塞满整个房间,其义解与另一印度高僧勒那摩提不相上下,而在神悟聪明、善达方言及擅长咒术等方面,则无人可与之抗衡。
至于菩提流支的神通,可从以下事例看到。有一次,他坐于井沿上准备洗澡,但澡罐内没有水,而其弟子们又不在,因而无人能替他从井中提水上来。只见他手持一根柳枝,将其直捅井底,同时念动咒语,才念了几遍,只见井水直往上涌,一直涌至井口。于是他就用钵从井中舀水,用以洗澡。
不过菩提流支虽然有如此的神通,当其它僧人见到这一情景,都把他视为大圣人并对他大加赞叹时,他却对众僧说:“不要妄加夸赞,此乃法术,外国很盛行,但此地并不流行,因此大家都将具有这种法术之人误以为圣人了。”他怕疑惑世人,所以不敢把这种咒术传授给别人。由此足见菩提流支对佛法的深入理解。
由于菩提流支精通佛经之义理而能领会佛的意旨,寻幽探奥,因此宣武帝每次令他讲解《华严经》时,他都能鞭辟入里,阐释精微。有一天正在讲席上宣讲《华严经》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形如天官、手持竹扳者,自称天帝使者,口称奉天帝之命,前来请法师去宣讲《华严经》。
菩提流支答道:“现在尚未散席,等到经文讲完之后,一定遵命前往。不过开讲经典,非一人所能胜任,其他都讲、香火、维那、梵咀等人都不可或缺,请能一并前往。”天帝使者同意法师所说。
于是到了法席即即将结束时,那位天帝使者又出现了,口称奉天帝之命前来迎接。此时,法师怡然含笑,向大众诀别,即时圆寂于法座之上。而与此同时,都讲等僧也同时圆寂。人们听到此事时,无人不对此赞美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