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8-12-19 16:24:28作者:
林鵙鹟。(图片来源:markaharper1/Flickr Hooded Pitohui/CC BY-SA)
鸟类大多给人小巧而无害的形象,不过在一些鸟类美丽的外表背后,其实藏有非常致命的毒素。这些“毒鸟”并非自身会分泌毒液,它们是透过摄取特定食物,让羽毛、组织、皮肤等部位获得毒素保护,“林鵙鹟属”(Pitohui)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鵙鹟”是新几内亚特有的鸟属,它们具有明亮的羽毛颜色,并借由食用某种含有神经性蛙毒(batrachotoxin)的甲虫,使体内同样充满这些效力强大的毒素。由于极强的毒性,只要碰触到林鵙鹟就会产生刺痛感,若误食更有如吞下千根针,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当地住民称它们为“垃圾鸟”。
事实上,新几内亚的“毒鸟”不只有林鵙鹟一种,蓝冠鹛鸫(Blue-capped Ifrita)及棕鵙鸫(Little Shrikethrush)也都因为食用有毒甲虫,而带有神经毒素。
其他如撒哈拉沙漠里,也有一种名为距翅雁(Spur-winged goose)的鸟类,因为以水泡甲虫为食,而获得相同的毒性;此外,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的鹌鹑,也被认为当它们在迁徙时,体内会产生毒性。专家指出,毒鸟是一种化学防护手段,用来抵御寄生虫及掠食者的侵犯,增加繁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