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再对2570亿中国商品征税(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中美贸易摩擦持续至今,双方或于11月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进行进一步磋商,不过磋商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取决于中方做出多大让步。而近期中国央行行长的发言,则被外界视为是释放积极信号。
彭博社报导,习近平与川普将于11月底的G20峰会期间进行“川习会”,如双方就贸易战问题协商进展不顺利,美国或将于12月对257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而关税生效日期可能落在明年2月的黄历年期间。
对于此事北京选择低调应对。白宫发言人桑德斯(Sarah Huckabee Sanders)29日回应说,“两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会谈,我想怎么看,都是影响重大。至于两人坐下来谈会擦出什么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独立政治评论员、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邓聿文在美国《金融时报》撰文大胆猜测,中美贸易战能在年底前休战。
中央社报导,川普的中国问题智囊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日前接受访问时说,川普同意与习近平会晤的主要原因是,中方有望在贸易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香港《南华早报》稍早报导,如果这次“习川会”进展顺利,其背后不仅涉及中美贸易战,还涉及中美在南海、新疆和间谍指控等连串问题。
近期,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市场流动资金吃紧,大批民企因资不抵债正陆续宣告破产清算或被国企兼并。
中国官方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仅6.5%,这是自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最低的季度增速。
10月中旬,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三十人小组(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对全球央行行长、金融企业总裁、学界代表等人表示,为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会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对此,金融学者贺江兵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易纲在上述讨论会上提到的“竞争中性”原则实属无奈之举。
他说,“本来就没有‘竞争中性’这个词,(但政府)创造了这个词来故意模糊(它的意图),……如果你的意思是要公平对待的话,那么‘公平’二字就解决问题了。”
独立经济学者、美国高地智库研究员秦伟平指出,从近年政府要求民企设立党支部,到国企入股民企,再到政府支持破产民营上市变相控制其股份,然后到“竞争中性”原则,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倾向于党、企“一家亲”。
贺江兵悲观认为,即便贸易战能够休战,中国的经济危机仍无法得到改善,“现在解决对中国来说已经晚了。现在病已发作,已经病入膏肓了。”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目前受到贸易战影响,大陆经济成长已开始减缓,城市失业率正在攀升,物价压力愈来愈大,股市连连大跌,人民币也持续重贬。如今,中国在一党专政体制下,国企挟财力并购或入主上市民间企业的案例近两年达到近千件,引发民间普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