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可能来自于古代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有多项研究发现,古代中国与美洲之间存在相关性,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可能来自于古代中国。
100多年前,康有为到美洲游学所见所闻之后,便写诗说:遗民似是自华来……南北美洲,皆吾种旧地。也就是说经过康有为的考察,他认为美洲的印第安土著是来自中华的后裔。
1983年,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到美洲讲学,教授在一次印第安人的晚会,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地对他说,他的祖先来自中国,是殷人。教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是唐人,而单说是殷人呢?这位印第安教员说,这是我们是世代相传的,什么原因并不知道。
一般相信,美洲原住民的远祖在大约1万年前,从今日的西伯利亚渡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当时的海平面很低,有陆桥出现并连接亚洲和美洲两个大陆。而且从此次迁徙到北欧维京人(Vikings)于西元1000年左右抵达美洲的这段期间,据信没有探险家或殖民地开拓者前往美洲这个新世界。
研究人员称,从一些文物与针对印第安人的DNA研究表明,古代中国与美洲存在有联系。
美洲石刻文和中国象形文字
鲁斯坎普(John A.Ruskamp Jr。)是美国伊利诺州铭文研究中心(Epigraphic Research)的资深分析师,他在比较古代美洲的石刻文(glyph)和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后发现,这两者确实相配。
鲁斯坎普在其网站上列示的53项比对结果显示,美洲石刻文和中国象形文字相称的可能性高达95%以上。换句话说,美洲石刻文独自形成(与中国象形文字碰巧相似)的可能性不到5%。
举例来说,在新墨西哥州发现的一种石刻文上写有中国甲骨文上的卜辞,若以象形文字来解释,其意义为“未来10天(1旬)吉利”。
鲁斯坎普认为,这是很典型的甲骨文卜辞。他说:“这种讯息在北美的石刻文中出现,代表古代亚洲人在西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在美洲,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废弃不用甲骨文,它直到西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才被发现并破译出。”
“因此,这些古老的石刻文只可能是古代的中国探险家在商朝结束之后雕刻的,在此时开始的2,900年里,甲骨文一直为人们所遗忘。”
鲁斯坎普还说,値得注意的是,美洲原住民与亚洲人都遵循10天制的宗教历法。住在亚洲北极圈和接近北极圈的人,也有美洲原住民这种10天制历法的传统。
DNA分析
美国遗传学者耶茨(Donald Yates)在研究美洲原住民的DNA后发现,他们在基因上可能与来自中国古代的移民有关。他认为,今日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可能不是源自于单次的迁徙,还有其他船只载运移民在美洲新大陆的海岸登陆,但他们仍不为现今的历史学家所知。
传统的美洲原住民基因世系观点指称,有5种单倍群(haplogroup)构成其基因基础。所谓单倍群是指基因上源自于同一个祖先的人口族群。这5种单倍群据信与其他移民通过白令海峡陆桥抵达美洲。
然而,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人类学家马力(Ripan S.Malhi)曾研究过两具大约5,000年前埋葬在加拿大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的人类遗体。这两人的基因属于在现今亚洲被广泛发现的一种单倍群,但不属于上述5种单倍群中的任何一种。
马力在与耶茨于2007年合着的一篇论文中说,这项研究提供证据显示,美洲外来移民的基因基础可能比先前所认为的更具多样性,而不光是只有上述被多数人接受的5种单倍群。
《山海经》描述北美洲
中国古籍《山海经》曾提及扶桑一地,有人认为这是指北美洲。美国作家暨独立研究人员里斯(Charlotte Harris Rees)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在各地的演讲中陈述其关联性。
里斯说,《山海经》中描述了北美洲的动物,包括:负鼠、犰狳、野猪、叉角羚、土狼、秃鹰、海象等。
扶桑据称在20,000里(约8,000公里)之外,大约是从北美到中国的距离。中国古人称扶桑有3,300英里(约5,310公里)宽,受大海所阻且拥有巨大的树木。对此,里斯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说,那个宽度几乎就是美洲的确切宽度,而加拿大西部海岸与美国西北部各州就拥有那种巨大的树木。但古代中国人怎么知道这个呢?
里斯还提到了许多扶桑与北美相关的例子。举例来说,在近代发现、可追溯至西元900年的美洲鸡骨,与东南亚的鸡骨非常相似。甚至有些美洲印度安人称呼鸡的名字也几乎与其中文名字一样。
针对有人主张,扶桑是个虚构的地方,里斯表示,有些绘有扶桑的古代地图是政府绘制、具有实用性的地图,因此不可能会绘出想像中的陆地。
有人说了,3000多年前有那么高的航海技术?确实有,但成功者不及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大多数会死在路上。而且不要小看上古时期人们的天文地理知识,《山海经》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界地图,只是越流传越被神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