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话知音──中秋节的乡愁(图)

作者:萧劲 发表:2018-09-23 09: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伯牙子期图局部。
伯牙子期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年中秋八月十五,在晋国做官的楚国人伯牙被晋王派遣出访楚国,乘船来到汉阳江口,正好遇到风浪,停泊在江边的山脚下。夜幕降临,风息浪止,云开月出。望着挂在半空中的一轮明月,顿生琴意。

伯牙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开始弹奏一曲又一曲。琴声弥漫着静悄悄的江面,此刻仿佛万物都在倾听。这时伯牙感觉到有人在听他弹奏,他猛然一惊,琴弦断了一根。他抬头举目向岸边望去,见岸边站立着一个人,正要询问是何许人也。那人似乎明白他的心意,远远的对他说:“先生不要惊慌,我乃一名砍柴的樵夫,路过这里听到这美妙的乐曲,不由自主停下听起来。”

伯牙一听,更为惊讶,一个樵夫如何能够听懂他所弹奏乐曲。伯牙开口问道:“你知道我刚刚弹奏的是什么吗?”樵夫回答:“此乃孔夫子赞扬弟子颜回的曲谱,可惜弹到一半就断了。”

伯牙大喜,马上请樵夫上船来叙。樵夫上船坐定,手指着伯牙手中的琴说:“此乃瑶琴,相传是伏羲氏所做。”伯牙心中暗暗佩服,又开始弹奏曲子。伯牙表达的是攀登高山之意。正当他的琴声雄壮高亢时,樵夫说:“善哉,巍巍兮若泰山!”伯牙接着弹奏流水之意时,樵夫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有人懂,而眼前的这位樵夫竟然能够全懂。伯牙此时知道遇到了寻觅已久的知音,于是邀樵夫共饮美酒,相见恨晚,结拜兄弟,畅谈通宵。伯牙这时得知樵夫名叫钟子期,相约明年八月中秋再来此地相会。

知音石雕。
知音石雕。(网络图片)

第二年八月中秋,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久久不见钟子期来临。一打听才知道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悲戚的弹奏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曲终时已经泪流满面,长叹一声道:“知音已不在世,这琴弹给谁听!”说罢就把琴摔碎在青石上。有诗为证: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记载,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这首诗: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网络图片)

现在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是根据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建。文献记载伯牙是湖北荆州人,自幼聪明,去东海蓬莱山才学到琴的绝技,后来去晋国做官。但没有人知道钟子期这位樵夫是如何能够听懂伯牙的琴声的,只知道他是一位生活在汉阳一带的樵夫,也许是隐居在山里的一位神仙吧。钟子期的故事也是告诉我们,外表普通的凡人,可能身怀绝技,人不可貌相。我就在想,中国一直就没有世袭的贵族制度,布衣出生的人可以考状元,当宰相。被世人推崇的美国宪法,人人生来平等,在中国的古老文化里,早就具备了。

《高山・流水》成为千古名曲,在中国十大名曲中,排行第一。高山流水遇知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山流水这个典故具备了那种史诗般的洪大气势,却又非常细腻。有曲,有诗,有感动历代人的故事。希望有一天可以把高山流水搬上舞台,搬上银幕,把楚文化传播到世界。

仅以此文,解思乡之愁。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